香港每十人有一人患上「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情況嚴重。控制血糖非常重要,有助預防併發症。
胰臟內有特殊細胞(Islet cells) 專責分泌「胰島素」(Insulin),從而控制血糖水平,其功能與糖尿病有密切關係。糖尿病有一型及二型兩種,病理稍有不同。一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較年輕,胰臟功能衰竭,胰島素分泌減少,令血糖水平上升,多屬自體免疫系統毛病。二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體重超標,體內細胞對胰島素反應減弱,令血糖水平上升。
治療二型糖尿病,除服用糖尿病藥物或注射胰島素外,控制飲食,降低體重,定時運動,同樣重要。二型糖尿病患者多有體重超標問題,體重下降有助減少胰島素需求,有利控制血糖。飲食要有節制,三低一高,即低糖、低鹽、低脂及高纖食物。糖尿病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及中風機會,吸煙令風險倍增,切忌!
控制二型糖尿病,一般用口服藥物,大多不需要注射胰島素。「二甲雙胍」(Metformin) 乃首選,屬「雙胍類」藥物(Biguanide)。其他還有「磺胺尿素劑」(Sulphonylurea)、「二肽基肽4抑制劑」(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胰高血糖素樣勝肽-1受體激動劑」(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sts)、「美格列奈類」(Meglitinides)、「噻唑烷二酮類」(Thiazolodinediones)、「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Alpha glucodidase inhibitors)。
部分糖尿病藥物可引致血糖過低情況,患者有心跳、出汗、手震及心煩等現象,或有飢餓感覺,嚴重可引致昏迷,小心!
若二型糖尿病患者服用單一藥物後,病情仍難控制,血糖水平持續超標,即需要考慮混合服用超過一種糖尿病藥物。如胰島素分泌嚴重不足,口服糖尿病藥物未能控制病情,則需要考慮注射胰島素。
(本欄隔星期四刊登)
撰文:
梁憲孫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
欄名: 醫晴醫情
-
告別手指關節痛!修復軟骨|逆轉關節年齡|減低復發 「Return關節筋肌配方」限時優惠 |
|
-
-
英年早逝︱《康熙來了》爆紅男星驚傳離世享年31歲 遺言曝光被揭「長期飽受病痛折磨」 |
|
-
健康警號丨青筋浮現是疾病先兆?「1個位置」恐是心臟衰竭 10個部位現青筋藏健康危機 |
|
-
致癌危機|一級致癌病毒潛藏體內 90%人青春期已感染 醫揭5大高危行為活化病毒 |
|
-
名人健康丨張根碩剖白甲狀腺癌躁鬱症纏身 臥床6個月無法進食每日僅睡2小時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淺談糖尿病 - 晴報 - 生活副刊 - 專欄 - D241031
淺談糖尿病 - 晴報 - 生活副刊 - 專欄
香港每十人有一人患上「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情況嚴重。控制血糖非常重要,有助預防併發症。胰臟內有特殊細胞(Islet cells) 專責分泌「胰島素」(Insulin),從而
https%3A%2F%2Fskypost.hk%2Fcolumn%2Farticle%2F3845510%2F%E6%B7%BA%E8%AB%87%E7%B3%96%E5%B0%BF%E7%97%85
https://skypost.hk/column/article/3845510/淺談糖尿病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845000/3845510/1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845000/3845510/
生活副刊
專欄
514
3845510
503
503007035
生活副刊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30ed5a77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33f330f0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