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章介紹了希臘字母表中第15個字母O(英文為Omicron),被用來稱呼新冠病毒變種,以及英文字母表中同樣是第15個字母的O,今天繼續談一下香港人和希臘文的關係。香港人現在最多掛口邊的希臘字母恐怕非Omicron莫屬,然而一直以來,還有一個希臘字母我們常在用,且用了很多年,而沒多少人知道,我且慢慢道來。
今天新媒體世代,不少人在手機網上聊天時,不時就打上XOXO,尤其使用英語的人,出現在日常生活書寫當中,例如can't wait to see you , XOXO(等不及要見你了,親親抱抱)。很多人沒有考究XOXO是甚麽意思,還把當成內地網絡上常用的XXOO,它們的區別可大了,後者乃一種隱晦方式表示男女之事,搞錯了很尷尬呢。
X與O 演變成愛的符號
英文XOXO,X代表kisses,O代表hugs,XOXO就等於「親親抱抱」了。在西方人用語習慣,XOXO和love you差不多,並不一定指夫妻情人或親人那種愛,就是對人表達關心之類,作為代表愛、感情或友誼的標誌。在XOXO此用法未出現之前,例如在一次、二次大戰期間,出征的軍人寄給妻子情人的信上,有時會加上swak,乃sealed with a kiss(以吻封緘)的英文縮寫,意思就是滿滿是愛的飛鴻了。X和O這兩個字母,是如何代表了這個著名短語呢?一種解釋稱,加些想像力,X看上去就像兩個嘴巴在互親對方,而O看似兩個人用手臂環抱對方。有關XOXO或sealed with a kiss真正的解釋,更可能是植根於宗教歷史。
話說中世紀許多人不識字,他們會用字母X來簽署文件,除了因為是一個簡單容易寫的符號,也是對基督十字的參考,等於你基本上是在說「以基督之名,我所言非虛……」。睇戲都睇得多,那時的文件,都用熱蠟或鉛壓印X字母來密封;簽名的人還會親吻這個X字,所謂「以吻封書」,即我們今天的sealed with a kiss,作用同樣是表明他的誠意,和文件中內容皆為真確的,就像基督徒親吻《聖經》,表明他們對基督的信仰一樣。
例如在新約中,耶穌被稱為基督(Christ),相當於希臘文Christós,而Christós乃兩個希臘字母X(對應英文是Chi)和P(對應英文是Rho)組合而成。這樣一來,具有宗教意義的X,作為一個神聖符號,代表了信仰與忠誠,成為中世紀人簽名的首選。
X與kiss吻聯繫起來,除了表達真確與誠意,在中世紀還經歷了轉換,加入了愛意的表示。有西方學者指出,吻變成了授權,對女性來說尤其如此,因為當時她們在選擇戀人方面發言權比男性少,如果吻了一個男人,那麽這就表示她愛那個男人。
至於字母O因何代表擁抱,查證起源則比較困難。有一種說法是,猶太移民移居美國後,有人用O代替簽名,類似於古時基督徒使用X簽名。猶太移民用O來簽署而不是X,因為X代表基督,一個與猶太信仰不一致的人物。另一種講法則指,字母O的使用相信與宗教無關,而是源自於古埃及與羅馬、香港人也常玩的井字遊戲(tic-tac-toe)。二人輪流在一個井字方格畫X和O,先列成一行者贏,這種遊戲最初是用鵝卵石或硬幣玩的,後世才在紙上畫X和O。
有人相信,井字遊戲也許提供了靈感,將X和O放在一起使用,變成XOXO。因為一旦用一個字母表示kiss變得受普遍歡迎時,就需要用另一個類似字母來代表另一種形式感情傳達,hug抱抱。結合基督徒古時傳統用X簽署並sealed with a kiss,O在後來被引伸為表達擁抱,XOXO被寫在信件以至今天的電子郵件、手機text上,X和O早已擺脫宗教意義,成為英語傳統深入人心的用語。
然而,並非所有宗教傳統都褪色,下星期又到的聖誕節就不是。我們都叫Christmas作Xmas,Xmas作為聖誕節代稱,這兒的X實際上不是英文的X,而是希臘字母X(Chi)。基督的英文是Christ,正如我前述,希臘語中基督的寫法是Χριστός(Christós),而希臘字母X是當中第一個字母,Christós進入英文後變成Christ。故此,Xmas和Christmas,實際上是同一意思,即是Christ + mas = Christmas,mas是由拉丁文轉化的古英語,解作mass(彌撒)。Xmas是聖誕節Christmas的代寫,而不是縮寫,所以Xmas是正確的寫法,而不是X'mas,在X後面加上一撇是以訛傳訛呢。
今天,我們都擁抱種種集體記憶(collective memory),即使對裏面的內容毫不認識。聖誕年年過,只求笑呵呵,不知歷史原來搞邊科。字母X從封存信件到封存愛意,XO從遊戲符號到愛的符號,被隨意用上,看的人都沒感覺了,當生活中的東西一板一眼,成為了習慣,幸耶?非耶?
撰文: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