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兆寧
馮兆寧

CODA 同時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

發佈時間: 2022/03/28

CODA 同時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

本港時間今天(28/3)早上,奧斯卡電影頒獎典禮舉行,Netflix發行的《犬山記》(The Power of the Dog)以12項提名成為入圍大贏家,包括最佳電影,不知此片最終能否大熱勝出?我反而比較關心另一齣入圍最佳電影,《心之旋律》(CODA)。

片名CODA的意思,是失聰人士的孩子(Children of Deaf Adults),講述的是一位聽力正常的高中女孩Ruby,生在一個父母均為聾啞人的家庭中的故事(《CODA》預告片)。

《CODA》早前已橫掃辛丹斯影展、英國電影學院獎等多個獎項,可以說是奧斯卡最佳電影的黑馬。飾演Ruby父親的聽障演員Troy Kotsur早前已獲英國電影學院獎等多個「最佳男配角」獎,更成為史上首位獲提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聽障演員。

失聰者的孩子 一家的耳和口

《CODA》女主角Ruby同時生活在兩個世界,一個無聲、一個有聲,從小到大成為家庭的橋樑,代表全家的耳和口,替家人傳達或繙譯話語,連接家庭與外界社會,是這個家與外界正常交流的途徑。然而她也成為了家庭的依靠,承受那個年齡本來不該有的壓力,從小就擔起大人的部分責任,被迫一早放棄未成年時期本該有的天真無邪。

電影的另一條綫,是Ruby有自己的夢想--音樂。在聾啞人家庭環境中,一個喜歡唱歌的女孩會是怎樣的?她不知道自己唱得好還是不好,家人都欣賞不到,沒有人給她反應、意見,她對自己的歌聲不了解,對自己的能力無自信。幸運的是,她遇上好的音樂老師,給她很多幫助、鼓勵,令她從唱歌中找到突破自己的過程。像小鳥要學會獨自飛,能否勇敢地不再在乎周圍目光,勇敢地走出舒適圈追尋自己喜歡的東西,都取決於Ruby能否利用自己父母所欠缺,卻給予了她的天賦,無拘無束地唱。

在老師的幫助下,Ruby開始轉變自己的想法,她想要放棄自己在家庭一向的責任,去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對於女兒想脫離家庭,父母一開始並不同意,因為他們離不開女兒,他們的生活會變得無法自理。不過當他們看到女兒的歌唱表演後,開始慢慢轉變想法,這中間有個弔詭之處,他們聽不到,怎樣知道女兒唱得好不好?原來靠觀察周圍其他人的反應表現來判斷,讓人印象深刻。

從人物背景設定來說,《心之旋律》這電影讓我們走進並認識CODA的世界,但其實這是一部頗簡單的電影,內裏講的都是一般生活難處、純潔愛情之類。正正是簡單的故事,和一般大眾距離很近,就呈現了動人的力量。

電影除了是勇敢尋夢的故事,同時亦透過Ruby與家人之間的關係,刻劃人們如何在無法以言語溝通情況下,聆聽彼此的心,表達無法述說的愛,雖然這份愛有點特別,卻也是在我們在忙碌人生中容易忽略的普世的愛。

新冠疫下大家在生活、工作、抗疫中多少也感到疲憊的當下,這齣有着很多細節、很多現實、很多感動,有笑聲、有溫馨、充滿愛的電影,或許能夠為大家帶來一點療癒效果。

坦白說,接觸《CODA》這齣電影之前,我對CODA沒多少認識,對他們同時生活在兩個世界的感覺也不了解,透過這齣電影,讓我略懂了。現在有手機,生活方便多,在以前的年代,家中只有固定電話,想像得到電話都是由CODA負責接的,有甚麽事也是CODA們打電話、處理,帶着父母出去辦事等。一個CODA,爸爸媽媽是聾人,誠然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來換取得到一個道理︰自己父母對自己的幫助或許有限,但別忘了正因為如此,才成就了強大的你。

也正如下一代是CODA的聽障人士,也毋須過於內疚,不必認為無法給子女創造更多條件,也許這些都沒關係,只需教會他們如何好好做人,貢獻社會就好。如果大家想知道本港CODA的情況,他們在社會中面對的非一般苦衷、難題,如何克服、如何彼此相助,可以到香港聾人子女協會的網站了解。

撰文: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