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設銀行(亞洲)
中國建設銀行(亞洲)

港銀加P指日可待

發佈時間: 2018/08/23

港銀加P指日可待

資金近日加快流出本港,單是上星期,金管局已經4次入市,在市場沽美元買港元,本港銀行體系結餘降至926億元。由4月份金管局第一次入市到現在,香港累計已經走資800多億元。銀行體系結餘銳減近一半,本港的流動性是否足夠應付進一步的資本外流呢?

要知道,本港貨幣基礎包括流動貨幣、銀行結餘以及外滙基金票據及債券這3大部分,截至7月底,本港貨幣基礎達到約1.64萬億元,當中,佔比超過6成的(即約1.05萬億元),是金管局發行的外滙基金票據及債券。即使資金持續外流,銀行體系結餘繼續下降,金管局亦可以透過減少發行甚至提早贖回外滙基金票據,為市場提供額外流動性。

銀行資金成本不斷增加

資金會離開,主因是港美息差擴大,以致套息交易增加,港元兌美元因而走弱,港滙觸及聯繫滙率機制下的弱方兌換保證水平7.85。隨着聯儲局9月再次加息,港美息差有機會再次拉闊,加大資金進一步外流的壓力,港滙較大機會持續於7.85水平徘徊,金管局將要再次入市買港元,當本港流動性降低,Hibor加快向上,銀行資金成本增加,到時就會有需要加息。參考本港上次加息周期,亦即2005年3月前後,1個月Hibor升穿並企穩於2%以上,本港銀行開始加P。

與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比較,目前的本港貨幣基礎及外滙儲備規模都顯著提升,較能抵禦外來的衝擊。因此,若果資金以目前的速度有序流走,本港銀行開始加息,而本港其他基本因素不變的話,對本港經濟衝擊依然相對較低。至於資產價格,初期心理影響(尤其對股市)預期較大,惟整體中長綫向上趨勢暫難以扭轉。

陳曉蓉 中國建設銀行(亞洲)投資研究部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師

撰文: 中國建設銀行(亞洲)
欄名: 創富「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