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惠
陳嘉惠

抗生素三文魚少吃為妙

發佈時間: 2014/08/11

近日網絡又再轉傳一篇《蔡瀾先生:正統日本餐廳不賣三文魚刺身》的短文,內文大約指出三文魚有嚴重的寄生蟲問題。的確,港人甚為喜愛的三文魚,如非野生、有機真的要少吃為妙!

三文魚最常見的品種為大西洋及太平洋的三文魚,現時90%的大西洋三文魚都是來自養殖場。養殖場的三文魚,在狹小擠迫的環境下成長,容易滋生魚蝨及染上其他疾病,為了解決病害便要大量採用抗生素。據《營養學期刊》的資料,養殖三文魚體內含有的化學物及農藥,明顯地比野生三文魚多。所以,應盡量只食用有機或野生捕獲的三文魚。要分辨野生與養殖,可留意魚身上的斑紋,養殖的魚身有斑紋,魚頭上或有斑點;野生的較少脂肪,肉質較緊致,不一定有白色斑紋。

三文魚如果過度烹調會令魚肉過乾,要吃鮮嫩、油潤只能煮至八成熟。但不是每種三文魚也適宜生吃,成長的水質、捕獲後的處理、保存及製作均要作出嚴格規管。要吸收Omega-3,其實還有其他健康廉價的選擇,請留意下回介紹。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陳嘉惠 我•惜•食•健康飲食教育發起人、「為食起革命」香港區大使
欄名: 識食•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