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婦氣喘狂嘔 私醫誤診感冒菌入腸 伊院主動篩查心衰竭 揪出300病人

發佈時間: 2023/03/31

心臟衰竭隨時奪命,有5旬女患者因氣喘連「一段馬路也行唔完」,且每晚狂嘔,但私家醫生診斷為「感冒菌入腸」,入公院始揭心功能只剩3成。伊院內科心臟科團隊指本港每百人約2、3人患心衰竭,惟不少人入院時非送入心臟科,去年10月推主動篩查,為成人內科病房高危者抽血化驗,識別出300名心衰竭病人。

伊院內科心臟科副顧問醫生方恩恆表示,心衰竭的成因眾多,例如冠心病、心肌發炎或血壓高等引起,發病時多數有氣促、氣喘或下肢水腫等病徵。公院1年約有2萬人因而住院,且首次住院後5年內死亡率達54%。

去年10月推 為高危者抽血檢驗

內科心臟科主管李耿淵指,內科每日入院病人中約10%有心衰竭,因他們非入心臟科,致藥物等治療介入較晚,住院日數平均達5至6日,有人更長達28日。故去年10月起開展主動篩查,在內科留院時若有氣喘、糖尿病或高血壓等高危因素,即抽血作「NT-proBNP」檢測,若指數有潛在風險,將由心臟科接手,「若高危會由醫生、護士及藥劑師團隊主動跟進,日均要看20、30人。」

截至今年2月底,團隊已為2,000名高危者抽血,300人確診心衰竭,年齡跨度由28至92歲,以40至60歲中年人最多,多數已達紐約心臟學會心衰竭分級列表第2、3級程度,即日常或輕量活動已心悸、呼吸困難等;少數更達最高第4級,需入心臟科ICU。

51歲病人周女士去年8月初發病,因氣喘連「一段馬路都行唔完」,且每晚嘔黃膽水,但私家醫生診斷為「感冒菌入腸」,去年9月她感不適,赴急症室求診,即送上內科抽血,確診因心臟二尖瓣倒流致心衰竭,心功能剩3成,且全身水腫有肺積水。幸治療後毋須動手術,心功能回復至4成。

跨專科團隊 跟進出院患者

心臟科顧問護師陳妙貞補充,心衰竭高危患者出院後會由跨專科團隊跟進,平均覆診5、6次以調整藥量,做物理及職業治療增強心臟功能等,且設熱綫即時解難,「單是過去2周已有3人因獲即時治療,避免入院。」

攝影:陳靜儀

記者︰脫芷晴

美術:顏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