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疫下公院投訴增 醫護主動關懷家屬「拆彈」

發佈時間: 2023/01/09

疫下公院經常迫爆,投訴部門頓成「出氣袋」,壓力沉重。有病人聯絡主任指,曾有家屬要求視像直播家屬食飯睡覺情況,引起醫護不滿;亦有專責病人聯絡醫生指,探病準則常變,易生矛盾。作為醫患橋樑,2人深明有效溝通在於聆聽,以主動展示關懷等方式破冰,成功「拆彈」。

按醫管局年報,2021/22年度轄下醫院及診所接獲1,637宗投訴,按年升逾7%;接獲意見逾1.8萬宗,較2018/19年疫情前1.5萬宗更高。明愛醫院病人聯絡主任許美芬稱,未想過第5波高峰致病人露天等候及治療,「很多時家屬並非想投訴,而是病人手機無電,急於尋親。」

作為醫患溝通橋樑,縱有部分的投訴「無理」,亦要細心了解成因。「有家屬要求視像直播母親食飯及睡覺,引起醫護不滿。後來始知她疫下剛喪父,故份外緊張母親。」除了投訴人,也需安慰被投訴者,「我跟同事說,對我們而言,病人是病房內60、70人中的1人,但對家屬而言,父母只得1個,要多體諒。」

疫下探病規則常變 易惹不滿

聯合醫院醫務統籌(病人聯絡)兼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吳國樑指,疫下的探病規則常變,家屬若然無法入內,自然會有不滿。另有家屬投訴父親在院內感染致身體更差,其實他入院時已中風及發燒,「後來始知她是主力照顧者,因壓力大,才批評院方未醫好父親便出院。」

吳稱,溝通需要突破點,「有家長不滿病房護士『偏心』,冷落其兒子,我主動拉張凳請他們坐下時,2人感到醫生非高高在上,即解除作戰狀態,願意接納部分病童無親人探望,護士才多關注。」

記者︰脫芷晴

美術:顏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