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兩中大學者奪裘槎優秀科研者獎 研究有助藥物開發

發佈時間: 2022/12/14

大型藥廠大多設在外國,其實本港不少科學家對藥物開發亦有重要貢獻,例如榮獲今年裘槎優秀科研者獎的兩位中大學者。

其中化學系教授楊英洋研究利用有機小分子催化劑,作為藥物合成過程中的「魔術貼」,可加快合成及避免重金屬污染;而物理系教授李泉則研究利用鑽石結構的光學特性,令監測活細胞變得有可能,有助開發癌症藥物。

傳統藥物合成要經多個步驟,期間要尋找不同催化劑。中大化學系教授楊英洋解釋,催化劑用於連接各種化學原料,以往要篩選不同重金屬作催化劑不易,有機會拖慢研發,且有污染及安全問題,而改用有機小分子催化劑則無以上問題。

化學系教授楊英洋 研有機小分子催化劑

楊教授團隊早在2019年研發雙離子有機小分子催化劑用於提煉生物柴油,可省卻加熱和冷卻等多個工序,大大節省所需的電力;以往在工業生產會出現、難以回收的甘油亦可變成三乙酸甘油酯,可作生物柴油或食物添加劑。他稱,在得到裘槎基金會支持下,會繼續研究利用非共價鍵的相互作用,讓有機小分子催化劑化身「魔術貼」,靈活地連接不同部件,取得關鍵的藥物中間體,加快藥物研究甚至生產。

研究藥物合成固然重要,但科學家亦要了解各種細胞的力學特性。中大物理系教授李泉稱,材料科學研究常用到原子力顯微鏡壓痕測量,透過計算壓痕用的力度以及壓下去的形變,推導出物料的「彈性模量」參數,但由於未必了解測試物料本身特性,故推算會受到限制。

物理系教授李泉 研鑽石量子傳感

李泉教授想到利用鑽石結構的氮-空位中心(NV中心)特性,因該特性會因環境參數轉變而發出不同光學訊號,若與壓痕測量結合,在測量平面放上鑽石及觀察其轉變,「知道整個大平面的變形,便不再依賴一個點的相互作用」,從而得出較準確參數,技術可稱為量子傳感。

李教授團隊已嘗試用新技術測量已死的固定細胞,發現效果較單用壓痕測量為佳,在裘槎基金會資助下,未來希望繼續改良技術並用於測量活細胞。李稱,若能排除細胞活動的影響,就可加深細胞力學的認識,有助開發藥物。她舉例,一般癌症細胞比較硬,但轉移時會變軟,故未來或可用藥物改變硬度來防止轉移。

師從諾獎得主 專心教研 扶掖後進

翻查資料,楊英洋早在26歲便跟隨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科里成功研究改良流感藥物特敏福的生產,惟楊當時未有申請專利。對於為何一直留在大學研究,而未有投身藥廠或化工廠「搵真銀」,楊稱大學教研並行,所有研究皆與研究生合作,能見證他們由「唔識做到識」和取得學位,「見證由啱啱入廚房嘅人變成大廚,滿足感勝過自己做大廚。」

盼基礎科研薪火相傳

相比之下,李教授從事的基礎研究較艱澀難懂,外界太多只關心研究有何用。她在訪問也自嘲內容對公眾可能「太深」,又謂目前難言成果的用處,因新方法若未能廣泛應用,以至變成業界標準便無太大意義,但認為研究只是過程,「會有所收穫,可能無完結的時候,就算自己退休都可能由學生繼續」。

記者︰李卓謙

美術:顏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