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醫生學醫的時候,都曾有心願想做人道救援工作。正職在瑪嘉烈醫院工作的香港紅十字會義務醫生朱佩珊坦言,不少人因繁重工作,被迫放下人道救援的心願,她形容自己則較幸運,在「天時地利人和」下,促成這次地中海之旅,成功救起387名遇險人士。
在其中一次海上救援中,朱佩珊遇到一名被人誤以為聾啞的弱聽小童,感歎幸好有發現,原來能影響他一生;她亦遇上被「賣豬仔」到礦場工作的難民,回港聞有港人也被「賣豬仔」,難免感慨。
不少非洲國家的難民會經地中海穿越到歐洲,但由於路綫險要,不時都會發生有難民葬身大海的悲劇。2021年起,國際紅十字會與地中海救援組織(SOS Mediterranee)合作,營運救難船「維京號」。
朱佩珊6月份獲通知有機會到地中海參與救援行動,難得當時本港疫情較為穩定,同時亦因疫情緣故累積了不少假期,上司亦明白機會難得,且人道救援工作極具意義,終在上司及醫院配合下,獲批6星期假期。
她7月9日由香港出發到意大利西西里島登上「維京號」,到達船上並不是馬上出發進行救援,她須先學習如何在船上生活、如何在大海保護自己、照顧獲救人士、甚至如何保護船隻,經過一週熟習後終於向地中海進發。
「維京號」上分工明確,船上約有20多名工作人員,10多人為前綫救援人員、4名醫療人員,以及4名懂各種語言的支援人員;朱佩珊是醫療團隊中唯一醫生。她直言雖為內科專科醫生,但多數救援行動只需要普通科醫生知識,令她深深體會到「幫人唔需要話要幾叻,有幾年經驗已有能力助人」。
「維京號」在出航後的第3日迎來第一艘需救援的船隻,亦是朱佩珊首次救援行動,幸好過程十分順利,獲救的全是年輕男子,未出現嚴重受傷;有一名母親獲救時感覺如釋重負,更跪在地上感謝他們,「可能佢知道喺海上漂流真係好危險。」
弱聽童誤當聾啞 影響一生
救援過程中,一名聾啞的9歲小童令她印象深刻,該小童喜歡跟他們玩耍,有一天小童把玩朱佩珊的智能手錶,使電話發出聲響,小童即指向她的電話。此舉令朱佩珊感奇怪,發現該聾啞小童原來只是弱聽,卻一直無人發現,她感歎如果小童得到適切治療能改變一生,及後將他轉介國際紅十字會跟進,「有人發現佢聽到嘢嘅話,佢成世就好唔同。」
另外,有獲救人士曾被「賣豬仔」到礦場工作,成功逃出後獲好心人收留,惟他答不上其年齡,「佢唔知時間過咗幾耐;返香港又見到近期『賣豬仔』新聞,故十分感慨。」
面對墮海事故 救人須隨機應變
「維京號」7月在地中海行動,一共進行了5次海上救援,成功救起387名遇險人士。
參與救援行動的紅會義務醫生朱佩珊指出,每次救援都要制定好行動計劃,同時亦要緊急應變,否則在慌亂下,更會令遇險人士置身危險中。
朱佩珊表示,在每次行動前都會在甲板上離遠觀察,再決定派多少艘快艇進行救援,而當駛近時情況又可能會不同,就要隨機應變;她說例如有人墮海,策略上須緊急應變,雖危急卻不可只衝去救起墮海人士,否則遇險人士看到墮海能先獲救,便會紛紛跳到海中,反而令情況更嚴峻。
在5次海上救援中,幸好未有人嚴重受傷,朱佩珊指,獲救人士通常都出現脫水、虛弱、周身骨痛等徵狀,而在海上獲救的人士更常出現燃料燒傷,「因為當海水混合電油等化學物後,會刺激皮膚,導致燒傷。」
記者︰李榮忠
美術:招潤洪
-
PSA篩查助偵測早期前列腺癌 晚期個案應把握一線治療時機 |
|
-
-
遊日注意︱女子獨遊日本住連鎖酒店聞異味查看床底驚「四目相對」 爬出陌生男網揭真實身份 |
|
-
新冠疫情︱本港新冠陽性率創近半年新高4星期内錄10死 衞生署:未來數周續攀升 |
|
-
飲食陷阱|26歲女打邊爐後喉嚨痛 求診僅10分鐘不治 醫生揭致命原因 |
|
-
常跑步也患退化性膝關節炎 1類人風險更高7倍 新型注射療法助減痛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夜繽紛啟動 4招谷經濟丁財旺 港鐵票5送1 戲飛最平35元 3海濱辦表演
|
-
差價17倍乾髮效果等同 最貴風筒108°C恐傷髮 負離子效果參差 濃度差逾百倍
|
-
餐飲業料整體生意增2成 廠商會冀夜市恒常 派夜消費券
|
-
航空公司遺失行李賠償不一 準則欠透明 首8月61宗投訴 部分涉款逾萬元
|
-
紅雨又來石澳道再塌山泥一度全封 未來兩三日仍有大驟雨雷暴
|
-
公僕聯合招聘6職系包括AO 明起申請 未來2年學士畢業生可考
|
紅會義務醫生圓人道救援夢 地中海救起387遇險者 - 晴報 - 港聞 - 新聞頭條 - D220909
紅會義務醫生圓人道救援夢 地中海救起387遇險者 - 晴報 - 港聞 - 新聞頭條
每個醫生學醫的時候,都曾有心願想做人道救援工作。正職在瑪嘉烈醫院工作的香港紅十字會義務醫生朱佩珊坦言,不少人因繁重工作,被迫放下人道救援的心願,她形容自己則較幸運,在「天時地利人和」下,促成這次地中海
https%3A%2F%2Fskypost.hk%2Farticle%2F3349603%2F%E7%B4%85%E6%9C%83%E7%BE%A9%E5%8B%99%E9%86%AB%E7%94%9F%E5%9C%93%E4%BA%BA%E9%81%93%E6%95%91%E6%8F%B4%E5%A4%A2%20%E5%9C%B0%E4%B8%AD%E6%B5%B7%E6%95%91%E8%B5%B7387%E9%81%87%E9%9A%AA%E8%80%85
https://skypost.hk/article/3349603/紅會義務醫生圓人道救援夢-地中海救起387遇險者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345000/3349603/31HH003__20220909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345000/3349603/
港聞
新聞頭條
007
3349603
503
503001002
港聞 新聞頭條
疫情,治療,醫生,瑪嘉烈醫院,紅十字會,地中海,燒傷
時事,社會民生,疫情,健康醫療,治療,實體詞,工種,醫生,實體詞,醫院及院舍,瑪嘉烈醫院,實體詞,其他政黨與組織機構,紅十字會,實體詞,地域及地區,地中海,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燒傷
朱佩珊 工作 行動 人士 地中海 醫生 人道 維京號 小童 紅十字會 香港 難民 機會 墮海 義務 一生 弱聽 心願 上司 過程 疫情 國際 假期 燃料 賣豬仔 大海 船隻 人員 礦場 需要話
2022-09-09
紅會義務醫生圓人道救援夢-地中海救起387遇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