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疫中情】送別‧療傷

發佈時間: 2022/06/10

「妳好,這是『醫管局確診者等候入住隔離設施支援熱綫』致電,知道婆婆妳確診了,所以主動聯絡妳。」

疫情中,醫管局成立熱綫,主動致電聯絡高風險患者,我亦易地參與其中。

電話筒另一端的婆婆在家隔離多天了,「行得走得」的老伴比她先發病,不料入院後情況急轉直下,延至前兩天離世。噩耗來得太突然,未能親身送別老伴,婆婆說她這幾天感覺一片混沌,眼淚困在眼眶內,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我嘗試運用技巧把握短短通話時間進行簡單的哀傷輔導。要讓婆婆「順變」,就得先消化情緒。我引導她把堆積在心裏滿滿的哀傷和思念傾倒出來,梳理她未能陪伴在側的內疚。待她平靜下來後,我了解到婆婆以往的生活都是圍繞着老伴轉,所以我們談到未來如何具體重整生活,逐步建立社交網絡和興趣。提及同住的兒子對她的哀傷感到不知所措,我也和婆婆的兒子稍作通話,讓他明白哀傷的反應和支援他去照顧婆婆。

通話將近完結時,婆婆緩緩地說,待她完成隔離後,想為丈夫辦好他的喪禮;外人從表面來看,辦喪禮是送別的規矩。我更知道,對突然喪親的婆婆來說,通過出力辦好喪禮,完成別具象徵意義的儀式,告別時親述懷念之情,陪同走一段入土為安路程,感受親屬如何親臨安慰。這不是送別規矩,更是療傷之舉。

疫情來襲,世界仍待歷練,身體或仍健康,心靈糾結亦難免。世界在變,醫院服務亦迎難而變。我們不少同事崗位暫變了,但工作天變、工作地變,工作情不變,絲毫不改照顧病人的心,這不是服務規矩,更是出心之舉。

(疫情嚴峻,公立醫院前綫醫護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身邊也有不少的小故事,就讓大家分享,同行抗疫。)

撰文:港島東聯網臨床心理學家郭佩玲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