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柏良
姚柏良

熔斷機制要理順

發佈時間: 2022/04/07

熔斷機制要理順

筆者曾在「禁飛雖撤,熔斷猶在」一文提到,現時的航班熔斷機制門檻太低,令航班太易熔斷,有關門檻問題的詳情,讀者可參考前文,在此不贅。自4月1日復飛至截稿之時,已有六間航空公司觸發熔斷機制。每次熔斷帶來的骨牌效應,不斷增加航空公司、酒店、旅行社及客人的困擾,實在讓人無所適從。

外防輸入的措施,是必須堅持,但任何防疫措施,都要清晰明確,發揮到應有的作用,懲罰要針對出錯的環節,追究涉事者的責任。熔斷機制最令航空公司困擾的是,機組人員再三核對旅客的檢測證明,但旅客抵港後確診,當中出了甚麼問題,航空公司可以如何改善,都不能在目前的機制中找到答案。問題搞不清楚,航空公司「錯得不明不白」,又如何為防疫把關?

疑凶之一,是CT值的問題。不同地區的檢測,對CT值有不同要求,香港與其他國家對於檢測陰性的標準不一致,是否導致旅客由陰轉陽,還有待澄清。最穩妥的做法,是政府向入境人士提出具體的CT值標準,海外港人在當地做核酸檢測時,就應達到香港陰性標準的CT值要求,避免純粹因標準不同而造成熔斷的「冤案」。

檢測還有時效性的問題。Omicron變種非常狡猾、隱蔽性高、症狀輕微,必需要持續密集的檢測,才可以準確識別確診患者。經過十多小時的航程,乘客由陰轉陽,科學上很難說全是航空公司的責任,如果公司要為此被罰熔斷,這隻「死貓」,實在吃不消。

另外一個困擾旅遊同業的,是現時欠缺發布熔斷航班信息的平台,業界和公眾只能靠政府新聞公報、媒體報道,或是衞生防護中心的確診航班名單推斷,信息既分散,又滯後。政府應考慮設置專門的信息網頁,整理熔斷列表,以便市民查閱和重新安排行程。

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航班熔斷的「冤案」恐怕會繼續出現,而熔斷可否對防疫發揮到作用,也是令人存疑。希望當局能盡快處理,建立科學化和精準防疫的合理機制,讓航空同業,更有效地為防疫把關。

(本欄隔周四刊登)

撰文: 姚柏良 香港中國旅行社董事長
欄名: 旅友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