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識別高危患者 糖尿腎及早醫 中大「DNA端粒長度」研究

發佈時間: 2021/12/10

「糖尿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非常普遍,亞洲患者尤其易演變為末期腎衰竭。中大醫學院內分泌及糖尿科團隊的跨國研究發現,「DNA端粒長度」可作為生物標記,預測糖尿病患者的腎功能衰退情況。團隊跟進逾4,000名患者個案長達14年,結果證實DNA端粒每短1個單位,出現末期腎衰竭風險即增20%;且DNA端粒短的人士在10年間便可失去40%腎功能。

糖尿病與腎衰竭關係密切,中大團隊與悉尼大學、西悉尼大學合作的大型研究發現,「DNA端粒長度」能預測糖尿病人出現腎功能衰退風險。團隊使用香港糖尿病登記資料庫,追蹤4,085名二型糖尿病患者的DNA數據逾14年,發現564名併發末期腎衰竭患者的基線「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僅4.2個單位,較其餘3,521名一般患者的4.7個單位更短。

追蹤4085患者14年

研究員指,DNA端粒會隨細胞分裂愈縮愈短,象徵細胞老化。今次研究發現二型糖尿病患者的DNA端粒每縮短1個單位,現末期腎衰竭風險便增20%,且不受年齡、性別等因素干擾不大。

團隊指,常人由中年起便會因正常衰老,令腎功能指標「估算腎小球過濾率(eGFR)」每年下降1%;一般糖尿病患者下降速度則快2倍,當eGFR跌至每分鐘15毫升,便屬末期腎衰竭而需洗腎︰「DNA端粒短的人士,其eGFR會以每年逾4%高速下跌,10年間便喪失40%腎功能。」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主任(學術)馬青雲期望,日後可通過DNA端粒長度,及早識別具高危患者,盡早作個人化及較高強度治療。

記者︰脫芷晴

美術:招潤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