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圖像測胚胎發展潛力 更快更準 助增人工受孕成功率

發佈時間: 2021/09/17

據統計,本港每6對夫婦便有一對有生育困難,解決方案之一為體外人工受孕,惟要提高受孕成功率,需選擇合適胚胎及移植方案。中大研究人員創立的企業成功研發新系統,以圖像分析預測胚胎發展潛力,相較現行方法快約一半完成,減少接受人工受孕夫婦等待時間及支出,且診斷效能更高,助醫生及早作出判斷,正於多間醫療機構試用,有望明年正式推出。

中大威院輔助生育技術中心副所長鍾佩樺表示,體外人工受孕需從夫婦身上取得卵子和精子於體外受精,之後讓胚胎自然分裂3至5天再移植。要提高受孕成功率,關鍵在於選擇具高發展潛力的胚胎及合適的移植方案,可影響胚胎發育時間及胚胎死亡風險,惟按現時方法,最快要待胚胎分裂第3天才能收集足夠信息,藉以預測胚胎潛力。

減輕人工受孕者支出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趙銘鵬曾任職胚胎師,每年評估過萬個胚胎,他發現,部分胚胎會有細微變化,或與其發育潛力有關。2017年起,他在中大着手研究,後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員合作,用縮時攝影方式,每隔10分鐘拍下胚胎形態變化,建立圖像分析演算法,開發早期囊胚預測平台「囊胚準」,相較現時方法,新平台只需30小時便可識別和分析胚胎特徵,在100個能發育成囊胚的胚胎中可識別86個,綜合診斷效能達0.84,較現有方法的0.7至0.745優勝。

有望明年推出市場

中大威院輔助生育技術中心實驗室總監陳耀樑指,新平台能更快更有效預測胚胎發育潛力,可輔助醫生及胚胎學家及早作決策,如有足夠具發展潛力胚胎便可安排移植,提升移植成功率,減少現時因等待而造成的額外支出,減輕接受人工受孕者的負擔,相信業界樂於採用。

趙銘鵬的團隊在2019年成立「漢鵬輔助生殖科技」,逐步將成果商品化,現時團隊已為此系統,於香港和內地多間醫院及醫療中心等試用,以獲取更多測試數據及改良技術,並正申請醫療器材相關認證,新系統有望在明年正式推出市場應用。

記者:李明佑

美術:鄧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