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抑制腸道菌分泌 可防柏金遜 成藥物靶點 港大望發掘更多同類機制

發佈時間: 2021/09/08

腸道菌群影響人的整體健康,港大研究發現,腸道細菌可分泌「捲曲澱粉樣蛋白」並進入神經元導致退化,但只要抑制其形成即可望避免柏金遜症等一系列統神經退化性疾病,意味可成為藥物靶點。團隊冀藉發掘更多同類機制,發現更多藥物靶點。

以往研究顯示,腸道細菌對神經退化性疾病發病有重要作用,但學界對調節相關疾病進程的細菌分子所知甚少。港大生物科學學院鄭超固博士團隊以「秀麗隱桿線蟲」作為柏金遜症動物模型,並對大腸桿菌中的所有基因作遺傳篩選。團隊找出38個能促進神經退化的細菌基因,其中2個捲曲澱粉樣蛋白的基因編碼能形成澱粉樣纖維,並被細菌分泌到胞外,纖維可進入神經元並導致神經元內的蛋白不適當地聚集,引致神經元退化。

研究人員指,若可在遺傳基因上剔除捲曲基因或通過藥物抑制捲曲蛋白形成,可顯著抑制柏金遜症並提高神經元功能。團隊更發現,捲曲澱粉樣蛋白可在認知障礙症、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和亨廷頓舞蹈症的動物模型中促使神經元退化,相信若以腸道菌群中的捲曲澱粉樣蛋白作靶點,或有助預防或治療蛋白聚集引起的神經退化性疾病。

鄭超固稱,今次就腸道菌群來源分子如何影響動物和人體的神經健康建立新範式,期望發掘更多影響宿主神經元退化的分子機制,料有助發現更多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的藥物靶點。

記者︰李卓謙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