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多肉植物或受管制 亂購恐墮法網 網上炒至$3300 部分需管有許可證

發佈時間: 2021/06/25

標榜方便打理的「多肉植物」如仙人掌等,近年掀起栽種熱潮,網上更有人炒賣,部分價格高達4位數字。有植物學者指,多款網上兜售的多肉植物均屬受保護或管制植物,若無持當局發出的許可證,恐屬違法。漁護處指,前年至今年4月共錄11宗涉非法管有受管制肉質植物個案,估值涉約10.7萬元,提醒市民小心誤墮法網,一經定罪,最高可罰款1,000萬元及監禁10年。

多肉植物有價有市。翻查過去1年社交媒體的多肉植物交易帖文,可見買賣品種涉岩仙人掌科、牡丹屬、龍舌蘭科等,價錢由200元至千元不等,有些標榜植物來自原生地,但無提及有否持漁護處發出的管有許可證。

本報邀請中大生命科學學院退休教授趙紹惠就相關帖文辨認品種,發現當中有4個屬仙人掌科品種,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下稱《公約》)附錄I名單,理論上在市面不會買到,因當地已限制出口,包括網上售千元的龜甲牡丹、售約200至380元的岩牡丹、及未標明價錢的龍舌蘭牡丹、姬牡丹。

銀冠玉含迷幻成分 禁管有

但趙稱,不排除有關植物是列入名單前已流出海外,或屬人工培植。若為後者,則會歸類成附錄II植物。而網上買得到的品種中,趙指,售3,300元的漆樹科「列加氏漆樹」、售450元的夾竹桃科「惠比須笑」;仙人掌科中售約200元的藍柱、大統領,及未有價目的短豪刺象牙、銀冠玉,均為《公約》附錄II品種,進口本港須持當地有效出口紙;若為野生品種,則要獲漁護署批出管有許可證。趙更稱,其中的銀冠玉,更含迷幻成分,在港管有即屬違法。趙指,內地走私附錄I、II植物猖獗,有野生仙人掌每球可售高達萬元。

漁護署表示,任何人管有附錄I或活生的野生附錄II物種作商業用途,須領當局發出的管有許可證,否則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1,000萬元及監禁10年,有關物品亦會被充公。但多肉植物物種的種子、孢子、花粉、源於體外培養的幼苗或組織培養物、以及人工培植植物的切花,現不受管制。

野生多不規則 人工品種較細

趙紹惠指,要分辨野生及人工種植品種,其實有迹可尋。她說,野生品種受原生地理環境影響,形狀多不規則,亦因風吹雨打或遭動物踐踏而多有傷痕、顏色暗啞;相反,人工品種形狀則較圓及對稱,尺寸亦較細。

漁護署指,2016至18年並未錄得涉及非法管有受管制肉質植物個案;但2019年起至今年4月共錄11宗,估值涉約10.7萬,而單是今年首4個月已有6宗,估值涉37,200元。

花店稱指引模糊 憂誤入瀕危品種

記者到花墟一帶觀察,發現不少店舖出售十元八元的迷你多肉植物盆栽,惟未見上述被列為附錄I或II的品種,但亦有店舖以近3,000元出售象牙宮。

花店Beauty Garden店員張小姐稱,迷你多肉植物方便打理,價錢平,故銷量佳,但政府指引不清晰,入貨時感徬徨;另一花店義發貿易公司店員胡小姐亦指,政府指引模糊,憂入錯瀕危品種,惟有盡量在網上查證,及向有信譽及有證書的供應商取貨。

「肉團子多肉植物」負責人長毛表示,受日本潮流帶動,近年不少港人種植多肉植物,女士尤愛開花品種,男士則偏好仙人掌,近期則以塊根植物象牙宮最受熱捧,然而象牙宮理論上不能在港買賣,不過鮮有人理會。

記者︰李嘉慧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