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電騙暴增8成 新招恫嚇涉港獨洗黑錢 假官員滙款4萬「補償」 事主險失900萬

發佈時間: 2021/05/03

警方數字顯示,去年電騙案達1,193宗,按年升逾8成,今年首季亦已有200宗,比去年同期多18%,當中假冒官員騙案更現新手法。有騙徒假冒官員指,事主涉在內地宣揚港獨及洗黑錢,要求交出銀行存款作調查,更能說出事主個人資料及向她滙款4萬元,聲稱「補償」其損失,事主驚慌下信以為真,險被騙約900萬元積蓄。警方稱,騙徒多以誇張甚至荒謬「劇本」使市民不知所措,再軟硬兼施行騙,提醒「遇電騙,即收綫」。

今年首季有200宗電騙,按年升18%,但按季則跌33%。警方指,整體騙案日見數碼化,去年總騙案有近7成均為網騙,即使是假冒官員的電騙案,亦結合網絡犯罪。

手法日新月異 指控逃避檢疫

上月初事主陳婆婆接到聲稱「香港中央電訊局」來電,起初不以為意並掛綫,但對方不死心仍來電4至5次,更說出陳婆婆身份證號碼,並先後傳來有她照片的「拘捕令」及「警員證件」,聲稱有人以陳婆婆個人資料在內地登記新電話號碼並用作「宣揚港獨資訊」,之後轉駁至「長沙市公安局」,對方再指她涉洗黑錢,要求她另開銀行戶口並轉移存款以便調查;陳遂應要求到銀行提款,又買新手機定期向對方報告行蹤。

陳婆婆稱,騙徒指因案件「二級保密」,警告勿與家人討論,否則即時拘捕,更揚言「會兩小時內有人喺你屋企門口出現」,令她一直不敢跟人透露半句;對方又先後滙款共4萬元,聲稱「補償」她買新手機及提早取定期存款等損失,加上態度友善,甚至跟她「分析」案情,「感覺真係幫緊你」,令她信以為真。直至她到銀行提款時,銀行職員提醒她可能受騙,又通知警方。她自言起初仍「未醒覺」,但警方代表不斷來訊提醒,自己思前想後終覺可能受騙並報警,最終保住存款。

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莫子威稱,電騙一般為集團式犯罪,相信陳婆婆案中4萬元來自另一受害人,正調查婆婆個人資料外洩的原因及款項來源。莫指,騙徒會編造不同理由嚇怕事主,如指市民涉違國安法;近期更有聲稱「廣州醫院」致電,指市民「逃避檢疫」,令事主不知所措後,隨即變得好言相勸,「不過我都相信你唔係,不如你同我對下資料」,哄事主自行說出個人資料,再將其「起底」,續以假亂真。

莫子威稱,去年有15宗電騙案涉《香港國安法》,涉案金額由數萬至10萬元不等,今年首季則未有相關報告。

遇電騙即收綫 勿下載不明程式

他提醒市民「遇電騙,即收綫」,更不要交出個人資料或應要求下載來歷不明手機程式;若收到騙徒滙款亦勿私吞,否則恐負洗黑錢等刑責。

警方又指,今年首2個月分別有476宗社交媒體騙案及312宗網上雜項騙案,按年分別升逾1倍及4倍,主要涉求職搵快錢或低價出售物品等,警告便宜莫貪。

年輕人中招增 7成苦主至少中學學歷

不少人以為只有長者或退休人士,會成為電騙個案苦主,惟警方分析去年及今年首季的「假冒官員」電騙案件,發現去年有45.4%受害人為30歲以下,其次為60歲以上長者佔30.7%;但到今年首季,有52.7%受害人都為30歲以下,30歲至60歲亦急增至38.5%,反而60歲以上苦主只佔8.8%。另今年首季電騙案中,逾7成受害人都有中學或以上學歷。

警方指,年輕人「入世未深」,而長者則未必緊貼時事,較易成為騙徒目標,促勿掉以輕心。

記者︰李卓謙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