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食物銀行申請增近5成 家庭為主 學者倡短期失業資助解民困

發佈時間: 2021/03/15

疫情重創香港經濟,社署資助的短期食物援助服務(食物銀行),去年申請較前年同期增近5成,近8成申請為家庭,當中失業或開工不足的家庭倍增。另有非政府資助的食物銀行透露,疫情下接收食物量減逾30%,有機構更需另覓途徑獲取食物以提供服務。另因政府將降低申請食物銀行的門檻,恐令申請個案急增,學者認為政府應推短期失業資助,為民解困。

社署現時資助8間機構營辦食物銀行,據社署資料,2020年共接獲逾1.9萬宗申請,較2019年增約48%,服務人次及提供餐次分別增45%及47%,去年成功申請者中有79%屬家庭個案。當中東華三院善膳堂透露,去年申請按年增逾6成,個案以家庭為主,當中因失業、開工不足等原因申請急增逾1倍。另一獲資助的機構聖雅各福群會眾膳坊則說,去年有關服務總受惠人次為10,802,按年升近55%,使用者中家庭個案佔整體79.3%。

部分申請者因失業損生計

政府上月宣布擬放寬申請食物銀行的資產限額,計劃擬今年6月實施、為期1年,社署指料可額外惠及約12萬人次。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預計,政府降低申請門檻後,申請個案會增加,但因需資產審查,市民或寧向非資助機構直接領取食物。他指申請個案增加,反映不少人已用盡積蓄,認為政府應推短期失業資助,助失業人士解困。

非政府資助的食物銀行,接獲申請亦倍增。惜食堂高級經理王敏儀稱,去年下半年新增過萬宗家庭個案,申請者並非低收入家庭,但疫下長期失業或開工不足,有個案因家庭成員任職補習社及主題樂園,同被疫情打擊生計,致經濟陷困境。食德好項目經理袁德志亦說,去年申請個案倍增,每月平均多26宗,不少劏房戶開工不足,或因伴侶也失業,致無錢買餸,希望獲公仔麵等食物果腹。

批發公司襄善舉 收食物量反增

申請個案趨升,但食物來源卻受影響。樂餉社項目總監梁建輝說,以往主要食物來源為航空膳食公司,疫下航班大減,致捐贈量大減5成;學校飯盒捐贈及街市蔬果回收等亦減少;惜食堂去年接收食物量減逾30%;食德好亦跌15%。

為增加食物供應,梁憶述同事要密密「COLD CALL」批發公司,成功爭取到數十間機構支持,批發類食品捐贈量增逾2倍,加上善款贊助食物包,全年接收食物量反而升39%。袁德志則指,供應永遠不及需求大,除了盡力提供食物援助,未來希望轉介求助者至其他機構,申請較合適的援助計劃。

機構派餸菜包 教基層煮得有「營」

不少機構因疫情需改變營運模式,例如惜食堂大減原有熱餐,將食物轉為凍餐派發,日派約數百個餸菜包予基層。樂餉社則將主糧、食油及罐頭等製成應急食物包,去年派出4.4萬份,今年料派5.1萬份。

食德好早前則籌集1,500個食物福袋,包括糧油、乾貨等,於新年前送給基層,並開設教學廚房,邀營養師教授以廉價食材炮製健康菜式,希望基層也能食得健康。

記者:李明佑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