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疫情礙籌款 NGO收入大減 未能增聘人手 影響服務提供

發佈時間: 2020/09/18

新冠肺炎持續逾大半年,且疫情反覆,令不少活動受影響。本報發現今年首7個月有逾8成、共60多間獲批賣旗的非政府機構(NGO)或慈善團體取消賣旗。有機構估計損失近半年營運經費,更因資源短缺而影響服務提供。亦有機構稱,已流失逾3成義工,恐疫後要努力招募人手。

疫情下市民減少外出,籌款活動亦受影響。「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原定4月初舉行首次賣旗活動,但受疫情拖累而取消。創辦人陳葒說,當時因學生停課,難動員家長及學校支援,加上怕義工聚集觸犯限聚令,故取消賣旗。原本預料賣旗可籌得逾100萬元善款,支援機構全年一半營運開支,可惜最後泡湯。

陳續說,其機構原定7月舉行的大型慈善聚餐也因疫情取消。原本兩個活動籌得的善款料可支持全年開支,形容「影響好大」,現時惟有靠零星捐款及積蓄營運。他指出,機構原有逾1.6萬名義務導師及逾1.7萬名學生,因疫情需暫停新的義補配對,亦因資源緊絀未能增聘人手,現仍有逾2,000名學生等待配對。

今年首7個月 8成賣旗取消

除了賣旗,大型活動也是NGO的收入來源。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行政總裁李鸝表示,今年取消了年度重點活動「花轆LOOK嘉年華」,變相失去約100萬元善款,佔機構全年營運預算約16%。賣旗已轉為網上形式進行,惟籌款減少逾7成。「有美容及零售夥伴原本支持我們,也因疫情影響或會結業。」李稱,若情況持續,或要削減部分開支,如政策倡議及行政工作等。

支持聾人及弱聽人士的「龍耳」創辦人之一邵日贊說,6月的賣旗活動已取消,原以為可像2017年般籌到約16萬元,「無咗賣旗,等於少了逾兩成收入」。過去該機構聘請13至14名兼職手語繙譯員,現因資源緊張,減至只請2名兼職,4名全職繙譯員工作負擔增加,像他1日要跑4至5宗個案,恐影響服務提供。

社署表示,今年首7個月原有63間機構舉行全港及分區賣旗,當中8成、共51間最終取消賣旗活動。同期有64間機構獲批籌辦共109個慈善籌款活動,當中25間有部分或整個活動取消,佔總數23%,均是受疫情或社會事件影響而取消。

網上籌款額 僅及賣旗兩成

取消賣旗活動,陳葒形容是失去一個重要籌款途徑,對於沒有政府資助的小NGO影響甚大,惟有改為在網上義賣金旗,彌補一二。但他指出,網上賣旗籌得款項,只有正常賣旗約兩成「成績」,「網上只靠fb及網頁宣傳,難與落區賣旗的廣泛性比較」。

此外,義工也是NGO的「財產」,惟因取消活動,連義工也流失。李鸝說,過往有百多名活躍義工,現僅餘60至70人仍有聯繫,恐疫情後難即時招募一批義工支持運作。現時惟有靠多做網上活動,如視像形式進行訓練,與義工保持聯繫。

記者︰翟秀娟

編輯:梁顯庭

美術:鄧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