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IT男二次感染全球首例 新冠或如感冒長存 第3波跌至單位數 中心︰有利全民檢測

發佈時間: 2020/08/25

本港昨僅錄9宗確診,為第3波疫情首現單位數。衞生防護中心指,確診數字雖下跌,但逾半源頭不明,疫情未受控,惟個案少有利下周開展的全民檢測。而港大證實,早前歐遊後再呈陽性的33歲IT男屬「二次感染」,為全球首宗,顯示新冠病毒或如普通感冒持續存在,人體感染後僅有短暫免疫力,康復者也應考慮接種疫苗。

第3波疫情首度回落至個位數,昨有9宗確診,2宗為輸入個案。7宗本地個案中,4宗源頭不明,包括1名25歲女化驗所技術助理,並有10多宗初陽個案。

倡康復者要戴口罩 接種疫苗

惟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團隊證實,本港出現全球首宗二次感染個案。涉事33歲從事IT業男子(CASE 564)在3月底確診後,本月經英國遊西班牙返港後再呈陽性。團隊對照其首次和二次感染樣本後,發現病毒株基因排序明顯不同,屬不同基因分支,並有24個不同的核苷酸,9種蛋白質中亦有氨基酸差異,顯示他在康復4個半月後再受感染。

團隊指,病例說明新冠病毒或如普通感冒,可持續在人群間存活,人體因自然感染產生的免疫力或只能維持短時間,建議康復者也要遵守戴口罩等防疫措施,亦應考慮接種疫苗。

團隊又指,以往許多人認為康復者不會再受感染,亦有證據顯示一些患者抗體水平數月後逐漸下降,患者在康復期的呼吸道分泌物中,病毒RNA數量雖逐漸下降,但仍可於測試中呈陽性,這情況可持續長達3個月,但由於以往未曾進行基因排序,故當時不清楚患者是長時間釋放病毒,還是被另一種病毒株感染,故今次是全球首宗二次感染的文獻紀錄,論文將刊於期刊《臨床傳染病》。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張竹君補充,該33歲男返港後多留在家中,密切接觸者不多。張指,二次感染者可能無病徵,而成為社區隱形病人,而現時確診數字向下,但速度仍慢,加上昨仍有半數個案源頭不明,從公共衞生角度疫情仍未完全受控。

對政府下月1日推行全民檢測,張認為在疫情回落時推行,有助找出隱形患者,亦較易「逐宗個案追蹤及隔離」,截斷病毒傳播鏈機會較大。

許樹昌:機會難得 應參與檢測

但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明,自己有嚴格管理生活,不會懷疑自己是隱形患者,不會參與計劃。他推測若有300萬人參與,2周內僅可找出40名患者,成效很低。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則指,過去香港資源做不到全民檢測,今次支援亦非永久,市民不應浪費機會,自己亦會參與。

另天水圍醫院亦有初陽病人「上房」事件,醫管局指涉事84歲女病人前晚因氣促由救護車送到急症室,因血氧含量低,醫護即時安排她在創傷房急救,期間有插喉。因該病房無負壓系統,且曾使用高流量氧氣治療,4名醫護因無着足夠裝備需隔離檢疫。涉事老婦前晚初陽後,已轉往屯門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危殆。

記者︰脫芷晴

編輯:梁偉澄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