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毋須簽約預繳 24小時健身中心崛起

發佈時間: 2020/06/24

一場疫情突襲,令不少人學會珍惜健康。毋須簽約及預繳的24小時健身中心興起,在疫市下生意急增,分店愈開愈多。而不設駐場教練、逐次收費的「自助」健身室,生意亦急增近倍。學者認為,疫市下市民消費較以往謹慎,新模式可降低健身門檻,並改善既定印象。

本港疫情趨漸緩和,市民消費活動逐漸恢復。2018年成立的24/7 Fitness在疫情下持續擴張,至今有26間分店。與傳統健身中心不同,該公司採用按月收費及24小時「便利店式」經營,月費低至498元,便可任用場內健身設施。

24/7 Fitness行政總裁黃靜怡透露,傳統健身中心依賴預繳式收入,教練或會在「跑數」壓力下被迫硬銷,該公司則不會有相關壓力,教練不會主動銷售課程,收費亦較彈性,且24小時營運亦方便顧客隨時健身,他們原定5年內擴充至30間分店,料可提早完成目標。

單次收費健身室 望改行業形象

位於旺角的4ward Fitness同樣以24小時營運,並按月收費。總監傅先生說,疫情下大眾重視社交距離,24小時營運有助「拉長運動時間」,加上顧客毋須預繳大筆費用,以致6月起人流急增約2成,他透露該公司設健身及韓式軍訓等小組運動班,而當中在疫情緩和後只參與健身人士更升逾4成,料未來會擴充營運。

此外,亦有人引入「無駐場教練健身室」,以逐次收費營運。位於葵興的快充健身負責人馮先生稱以往在健身室買會籍時,發現不少人對「熱心教練」卻步,「買了課程都不敢去健身」,促使他成立單次收費健身室,純粹提供地方配以全日40元入場費,冀可讓健身文化普及。馮指,因健身中心以「自助」形式運作,加上收費低,且無合約綑綁,故入場人流持續增加,由疫情前平均每日25至30人,變成現時日均達50人,增幅近1倍。

新營運模式 降低消費門檻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運動公關邱益忠稱,早前在停業令之下,多達50間健身室倒閉,近月疫情緩和加上租金急跌近3成,又重開不少新型健身室,而24小時營運的健身室更由去年37間增至今年約50間,增幅達35%,另有至少5至6間健身中心有意改成24小時營運,料未來將持續增加。

城大市場營銷學副課程主任吳淑慧認為,以往不時有健身中心出現硬銷、強迫消費等消息,或為健身中心帶來負面印象,加上疫後消費模式改變,按月收費、24小時營運等新模式可降低消費門檻,「由一次消費過萬元,變成一個月數百元」,可減低消費者的不安,亦可培養運動習慣,長遠有刺激消費作用。

記者︰石嘉盈

編輯:黎家榮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