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通識科問新聞自由 考生憂立場影響成績

發佈時間: 2020/04/28

中學文憑試(DSE)首科核心科通識教育昨開考,約4.7萬人應考,不少考生提早到試場,因防疫措施而見出現人龍。今年卷一3條必答題中,要求考生提出新聞自由與社會責任之間可能出現的兩難情境,有考生擔心表達自己立場會影響分數,但有通識科教師稱,題目不要求考生選擇立場,只需列舉合理論證說明,但有老師認為題目本身將兩者置於對立,略有偏頗。

DSE上周五開考,惟視藝科及化學科考試均為選修科,報考人數相對較少。昨不少試場在開考前1小時已見人龍,有學校要提早在7時半前開門讓考生入場。考評局稱,通識科有4.7萬多名考生,截至昨午3時,共有42名考生因身體不適,缺席考試、被拒入試場或早退。

今年試題未觸及政制議題,但卷一資料回應題部分,要求考生「指出新聞自由與社會責任之間可能出現的兩難」,而題目提供的資料則援引《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稱「新聞自由並不是絕對」,其中一個限制為「保障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公共衞生或風化」。

不少考生都擔心,個人立場會影響分數,「兩難」題型更屬首見;但考評局提供的考核簡介稱,考生不必由兩難情景中選擇哪一項較重要,只需指出和解釋情景。

教師指毋須擔心 料考生可應付

教協理事、資深通識科教師張銳輝直言,考生作答時只需列舉合理論證,說明如何難以取捨,而題目本身亦無要求考生表達立場;若考生提及,雖未致要扣分,但闡述時可能未必聚焦。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劉錦輝亦表示,疫情下假新聞充斥,「好多例子可用」,不一定要回應資料提及的「國家安全」,不必擔心立場影響分數,認為今年題目提供資料較往年多,已照顧不同程度學生。

通識科老師葉潤華則稱,雖然「兩難」字眼是首次出現,但以往亦有題目涉及對立價值觀,相信考生可應付,但認為題目本身將兩者置於對立,略有偏頗,如疫情下新聞可令公眾對病毒更有所防範,有助社會公共衞生安全及穩定。教大國際教育與終身學習學系高級講師胡少偉認為,今年題目「四平八穩」,相信考生不難作答;至於避開反修例爭議,他估計當局出題時,事態發展未見成熟,故未有考慮使用。

記者︰李卓謙

編輯:林子豐

美術:鄧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