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防污劑毒物 留海豚體內 藉食物鏈倍增

發佈時間: 2020/03/13

有機錫化合物被廣泛用於船舶和海水養殖設施的防污劑,但部分屬高毒性的生物抑制劑。港大研究發現,在本港附近水域生活的擱淺中華白海豚及江豚,體內含有高濃度有機錫化合物,證明毒素可在食物鏈中倍增,若人類食用受污染海產或影響健康;有生物學教授估計,對幼兒或青少年影響較大。

港大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梁美儀的團隊發現,本地不少食用海鮮檢測到三苯基錫(TPT),它屬有機錫化合物的一種,其中鰨沙魚所含濃度更超食品安全標準,而在本港鄰近水域生活的成年中華白海豚體內,檢測到的最高TPT濃度,比現時已知最高TPT濃度的海洋哺乳動物偽虎鯨(每克649納克濕重)高5倍。

江豚幼體TPT濃度最高達每克3,455.6納克濕重,比03年從本港採集江豚體內TPT最高濃度值高出10倍,意味本港TPT污染情況惡化。

研究亦證實,TPT可通過海洋食物鏈進行生物放大,其濃度沿食物鏈在各級生物體內逐漸遞增。梁美儀稱,人類很可能通過膳食攝入,建議應避免及減少食用大型魚類(如兩斤或以上的牙䱛魚和鯊魚)及底棲魚類(如牛鰍和鰨沙魚),可選擇甲殼類、貝類和較小魚類進食,從而降低TPT和其他污染物的攝取量。

人類或從膳食攝入

浸大生物學系教授黃港住表示,有機錫化合物會影響海豚的生殖系統及免疫力系統,雖暫未有確實研究指人類若攝入有關物質有何影響,但相信與海豚相近,估計幼兒或青少年於發育時期長時間食用則更易受影響。

編輯:黎家榮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