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不吃不喝21年 先買到港樓 連續10年 全球最難負擔

發佈時間: 2020/01/21

本港樓價持續高企,國際調查機構Demographia最新報告指出,香港樓價持續10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相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達20.8,遠遠拋離第2位的加拿大溫哥華,意味港人要不吃不喝近21年才可「上車」。但有學者認為,報告的計算方法未必貼近本港實際情況。

有關研究是以樓價中位數除以家庭入息中位數,衡量當地樓價的可負擔水平,數值逾5.1或以上即代表極嚴重難以負擔,其中本港去年平均樓價為704萬元,家庭入息中位數則為33.8萬元,負擔比率達20.8,雖較前年的20.9微跌0.1,但遠高於第2位溫哥華的11.9,第3位悉尼則為11。

報告指資助房屋供應 持續不足

報告認為,本港與實行自由土地使用制度的國家不同,香港的土地來源一直只有香港政府,變相政府嚴格控制新住宅項目發展。另一方面,發展綠化帶亦受限制,本港樓價高企,與種種監管有關。

報告又提到,港府雖然有大型資助房屋計劃,但供應持續不足,去年9月公屋輪候時間中位數已達5.4年。雖然土供組已在前年底建議透過規劃及填海發展房屋,藉此改善房屋供應及負擔能力;去年亦有私人發展商捐出部分土地予政府建臨時房屋,以紓緩房屋供應短缺,但報告未評估成效。

調查採用截至去年第三季數據,比較全球8個國家共309個大都會的房產市場,香港是唯一的中國城市。在人口逾100萬的92個主要市場中,連香港在內有31個大都會的樓價都達到極嚴重不可負擔,只有10個美國城市屬可負擔。

至於全球樓價屬可負擔的城市則有54個,其中美國佔最多,共有44個,全球負擔比率中位數則為3.9,已達輕微難負擔水平。

學者:計算方法 不太適合本港

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雖然港人供樓負擔確實大,但有關研究的計算方法,未有考慮本港實際情況,因為外地未必有公共房屋政策,故可直接以樓價中位數除以家庭入息中位數,惟本港有不少人居於公屋或居屋,這部分人不會購買私樓,故計算時應該撇除收入較低的群組。

他直言,在本港以家庭年收入33.8萬元而言,根本「買唔起」704萬元的住宅。

莊太量續說,本港樓價高企由多個不同因素導致,例如聯繫滙率下,美國量化寬鬆令貨幣供應增加;其次中國亦有熱錢流入,加上內地人才來港就業及升學,令樓價和租金高企,這些因素都是本港獨有,難直接與其他地方比較。

至於報告引述瑞銀去年10月稱,本港樓市泡沫雖較前年改善,但仍有較大風險。莊認為,目前樓價和租金水平雖難以負擔,但「未到完全住唔起」,未見爆破風險。

記者︰李卓謙

編輯:林子豐

美術:熊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