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團體籲多關注 長者身體機能退化 易致抑鬱

發佈時間: 2020/01/20

新春喜氣洋洋,惟大時大節亦易令長者倍感孤獨。有註冊社工表示,不少長者因身體機能退化而無力自理,出現厭世等情緒甚至抑鬱症等情緒病,繼而萌生自殺傾向,照顧者應多關注長者行為和情緒變化,及早求助以作根治,避免悲劇發生。

長者安居協會去年共新增1,376宗個案,當中具自殺風險有111宗,按年分別上升29%及68%;同時去年7月至12月期間,更有36名長者表示受社會事件影響,令他們憶起二戰、文革時期的畫面。

該協會社區關顧服務經理兼註冊社工林金燕表示,老人身體易有機能退化,加上在家庭角色上出現轉變,例如退休後無所事事,自覺與社會脫節,令自我形象變差而出現負面情緒,「近日的社會運動亦令長者有似曾相識感,易勾起過往的回憶」,如果情緒未能及時疏導,或會形成情緒病如抑鬱症等,甚至萌生自殺念頭。

長者受痛症困擾 萌輕生念頭

現年87歲的高婆婆(化名)是獨居老人,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及右邊髖關節缺血性壞死,惟醫生認為她年紀太大,不宜接受關節置換手術。

高婆婆稱因受痛症困擾,於2017年5月首次向協會求助,「自己經常感覺痛得緊要,晚上更有出現抽筋至夜不能寐,哭得枕頭都濕透。」

高婆婆致電協會稱自己「想死」以解脫,甚至「已買了尼龍繩準備自殺」,該協會註冊社工黃嘉濠一直跟進婆婆情況,建議陪伴她向精神科醫生求診,又將個案轉介至防止自殺機構,定時上門探訪,令婆婆的情緒逐漸好轉,更承諾不會輕生。

林金燕則表示,獨居老人較少與家人相聚,遇大時大節倍感孤獨,尤其因親人已離世,引致負面情緒來襲,建議長者的其他家人,在特別節日盡量抽時間陪伴長者,或關心鄰近的獨居長者;林又提醒市民若發現長者態度無故突變,例如比以往更頻繁地致電親人或說出負面字句,應盡快求助。

編輯:黎家榮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