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SEN服務銜接差 有學童欠支援1年

發佈時間: 2019/12/16

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兒童,於學習上面對的困難不少。有調查指出,學前及學齡SEN支援服務銜接欠佳,學童有可能至少一年缺乏相關支援服務,照顧者亦不滿意校本支援,更有家長因管教壓力大,曾有輕生念頭。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年3月至8月,訪問147名確診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基層家長。結果發現,逾8成學童成績欠佳,逾7成家長不滿意校本支援。調查亦反映,逾5成兒童曾接受社署的學前SEN支援服務,惟逾8成家長不清楚中小學的兒童支援服務。

另外,雖然逾8成公營小學有申請「加強言語治療津貼」,但78%的SEN兒童治療時間少於半小時;約65%公營學校有聘請SEN統籌教育主任,但所有受訪家長表示,子女在校無定期見面。

教育局:已加強協作助銜接

調查中73.8%家長有情緒問題,主因管教子女,當中近3成需藥物治療。單親母親李女士現讀小學3年級的兒子確診專注力不足,她稱學校雖有功課輔導,但人數太多,今年才有言語治療服務,卻僅15分鐘,她面對兒子時有情緒,曾有輕生念頭。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黃文杰稱,6歲以下SEN兒童在學前使用社署支援服務,升小學後有關服務由教育局統籌,「即重讀幼稚園的6歲學童,有至少1年缺乏支援服務。」而教育局的「學習支援津貼」無列明所需的支援服務,家長亦不知子女有相關援助,校方支援服務亦參差。

教育局表示,《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運作指南》已列出不同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所需的支援,供學校參考。局方亦要求學校每學年向各個級別的SEN學生家長提供「學生支援摘要」,讓他們了解學校的支援措施。而為提升幼小銜接的效能,局方與社署、衞生署及醫管局的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加強協作,在SEN學童升小學時,把這些兒童的評估資料和進展報告送交他們將入讀的小學,以便校方及早了解其情況,制定適切支援。

記者︰胡靜嫻

編輯:梁偉澄

美術:鄧建威

攝影︰冼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