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港商研發「打碎處理器」 節省膠樽回收成本

發佈時間: 2019/09/20

飲品膠樽每公噸回收價動輒數千元計,然而不易壓縮,致運輸成本較高,回收率一直偏低。從事塑膠工業20多年的李德偉研發出收集膠樽後即時打碎的處理器,不消數分鐘便能將數十個膠樽「化整為零」。他計劃以月租將處理器租給大廈和商場,清潔工人每回收一個膠樽均可獲利,藉以改變膠樽回收生態流程,節省運輸和人手分揀成本。

李德偉創辦百寶回收科技公司,研發出可打碎膠樽的處理器,節省空間和運輸費,他指25個空膠樽經打碎變膠粒後,只佔用1個半樽空間。他指膠樽回收充滿商機,以常見的PET塑膠為例,原材料每公噸價值1,000美元(約7,800港元),回收的PET膠樽每公噸也值500美元(約3,900港元)。

惟膠樽體積大及不合成本效益,令回收商卻步。李解釋傳統塑膠回收流程是先收集再儲存,之後運送到工場作人手分揀,每公噸運輸費高達1,600美元,後期處理亦要成本:「我們希望改變這個生態流程,在收集點即時處理它。」

他引入工業用的「靜音壓碎技術」,以每分鐘30轉的低速將膠樽打碎成膠粒。處理器預計明年8月面世,整部成本約4萬元,每天可處理8,000個、約重200公斤的膠樽,約等如4至6幢大廈的膠樽棄置量。

擬租予大廈商場 清潔工回收有償

李計劃以月費8,000元租給大廈和商場,將處理器放置在中央垃圾收集處,已登記的清潔工人可掃描QR code作有償回收,每回收1個膠樽均可獲利。他們採用物聯網技術,在機身設條碼掃描器及鏡頭,確保回收的膠樽是同一種材質,並經清洗、取去樽蓋和撕去招紙。

他估計膠樽處理器可將運輸費由每公噸1,600美元減至600美元,省去後期人手分揀成本,公司正申請環保署回收基金的初創項目基金,並參與賽馬會低碳創聚新一期「零碳創新提案戰」,成功進入四強,將會為膠樽處理器申請專利,下一步打算推廣到政府機構。

泰「環保少女」 勸服超市減塑

瑞典16歲環保少女桑柏格因發起全球罷課,爭取國際關注氣候暖化問題而聲名大噪。泰國亦有一名12歲少女成功說服曼谷一間大型超市每周停止向顧客提供免費膠袋一天。

泰國長年被由塑膠引起的海洋污染問題困擾,每名國民每年平均使用的膠袋數量多達3,000個,是歐盟國家的12倍,為全球第6大海洋污染國。12歲的莉莉四年前看到沙灘上到處都是垃圾後感非常震驚,即使清理後,垃圾第二天仍源源不絕。她後來積極參加環保活動,常到街上清理垃圾,今年6月更成功說服大型超市Central同意每星期實行一天無膠袋日,有其他商店亦相繼承諾會減少提供膠袋。

編輯︰吳浩南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