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小型出版 挑戰巨人

發佈時間: 2019/07/19

改變從不是突然出現的,例如說,1986年,在那香港文化異常蓬勃的年代,小鳴就加入了出版行業。「那時代有點久遠,有些事情都記不清楚了。」書的市場改變了,讀者也在變,就算你記不清,改變還是會出現的。從比較主流的出版社到獨立出版,Dirty press張小鳴在做的,是一個出版人的角色,而這角色,對香港人來說,可能仍是陌生的。

獨立出版相對的是甚麼?是如像三聯、中華、商務般擁有店面、出版及物流的大型出版。由於它們掌控龐大資源,加上市場疲弱,令許多小型、獨立的出版社,其實難以生存。「現在想從事出版的人,已經很難入行了。大家都希望請一個能即時工作的人,不願花時間去培訓新人。」

書作為推手

張小鳴就從黃金年代留到現在,2009年他甚至離開主流出版,走上獨立之路。「那時我在嶺南大學讀了文化研究的碩士,對資本主義批判、性別等議題有興趣,而在主流出版社掣肘也很多。我自己又覺得,人活到某階段,不用太擔心生活,不如做些自己想做的事。」

獨立出版的頭炮,是《論盡明光社》這本掀起話題的作品,這本書甚至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市民大眾對基督教保守力量的觀點。又如他出版的《我愛Art Basel》,也是業界論及香港藝術品市場時必然會提到的出版。書的力量,是可以如此巨大。

看他起高樓

如是者,又十年。他看着三中商近年建立起霸業,卻又看到民間對獨立出版的理解也加深了。翻看今年書展的獨立出版商,你可能驚訝其數量之多,「獨立出版多是小本經營的,可能一兩人就成事。這好處就是比較機動。」

他不願與三中商的聯合物流合作,他近年發現內地禁了的書,三中商也沒賣了。「是大家沒為意而已,我一直看在眼內。」自己送書到書店是平常事,也要與獨立書店溝通,甚至到台灣等地參與書展,開拓市場。三十多年的努力,到現在,張小鳴仍是開荒牛的角色。「現在我的出版社有五分一的書賣往台灣。慢慢我們就知道,香港與台灣就是一個共同體,他們會想知道香港的情況。所以上次香港的同業參加台北書展,就發現到,書名有香港兩字的,也特別好賣,可能是因為他們比較少這種內容的出版。」

台灣有着如詹宏志、郝明義等著名出版人,張小鳴也以出版人為志業,「當然,香港的出版資源是與台灣不同,但書籍始終可以帶動思想,如何用書籍去推動社會呢?那是出版人要做的事。」自由的人,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而你的選擇,也反映你是怎樣的人,張小鳴用自己的人生作了選擇。

撰文、攝影︰捷徒

編輯︰李嘉

美術︰鄧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