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讀屏軟件輔助 善用語音功能 視障者玩手機竟被誤解

發佈時間: 2019/07/10

視障者透過科技也能擴闊視野,包括透過讀屏軟件用手機,惟早前有視障者在巴士站前用手機時,遭網民斥責「扮盲插隊」,另有嚴重弱視球迷用望遠鏡觀賞球賽,亦被誤當外圍賭波集團成員。接二連三的歧視事件,反映社會對視障者仍存誤解。在科技漸趨發達下,其實視障者亦可透過手機內的語音功能「玩手機」,或以輔助器材如望遠鏡「睇波」,如常人般生活。

不少視障者均可利用各種科技器材,如讀屏軟件等瀏覽網上資訊,與常人無異。不過,今年4月有網民上載一段偷拍短片,片中一名手持白杖的男生在巴士站前方邊玩手機邊候車,結果被網民公審他「扮盲不排隊上車」,相中主角正是現年23歲的Tommy。

Tommy出生6個月後確診白內障及視網膜脫落,自6歲起便完全失明,他坦言被網上公審後情緒很低落,沒料到因科技發達用手機卻被人誤解,他說:「手機內有語音功能,其實我們也能透過聽聲用支付寶等功能。」

遭懷疑插隊 拍片上網公審

Tommy坦言,以往也曾被誤會「扮盲」插隊,但多數不理會,惟今次遭人拍片及網上公審,認為需作回應。他解釋,視障者在巴士站排隊會有困難,「我們不易找到隊尾,故一般會排隊頭」。他直言:「視障者用手機時都不會直望熒幕,且頭部會打側聽周邊環境的聲音,很易辨認。」他又舉例,當視障者等巴士時,一般會透過手機的影相功能,將巴士站牌「拉近」。他認為,若一般人對視障者身份有懷疑,應主動問當事人。

另一邊廂,患先天白內障、現年27歲的阿東,從小受爸爸薰陶而熱愛看足球賽事,2014年首次入球場睇波,並習慣用望遠鏡看賽事,「看球賽不僅是看入球,還有進攻,用望遠鏡能看清楚足球的動向,但已先後4次被歧視」。

用望遠鏡睇波 被罵外圍佬

最嚴重一次要數今年4月旺角大球場的球賽,他如常用望遠鏡睇波,「開波前我用手機看新聞,附近已有球迷不斷探頭查看我在瀏覽甚麼,開波後接近完上半場,前後兩行開始有球迷起哄,向我指罵『用望遠鏡是外圍佬』、『外圍賭波集團』等一些很難聽的說話」。隨後他被邀請離開看台,遂決定不再獨自看劃位球賽,感到既無奈又難過。

阿東解釋:「由於本港過往曾發生打假波事件,當時均有人在看台用望遠鏡觀賽,故用望遠鏡睇波很多時會被誤以為是外圍賭波集團成員。」他期望將來球場能增設口述影像服務,讓視障者能更了解球賽。

專用輸入法方便上網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資訊科技主任顏東鋒指出,現時不少科技輔助視障者投身社會,除了讀屏軟件外,亦包括「點寫易輸入法」,猶如「視障版的倉頡、速成」,讓視障者也能打字及「瀏覽」網頁。

從事社工的盧靄思,遺傳了家人的視網膜色素病變,出生不久已有千度近視,視力更於2015年急速退化,「我因看不到文件中的鉛筆字,再去做視力檢查,發現雙眼只剩2%視力」。她一度想辭職,「不想成為別人負擔」,幸好學習使用視障科技後,她能透過手機讀屏軟件進行資料搜集,現時可繼續工作。

編輯:梁顯庭

美術:簡力斯

攝影:冼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