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藝術小店 療人療己

發佈時間: 2019/05/24

「我從小是溫室小花,成長環境養成我對世界抱『絕對』的價值觀,脾氣差又霸道,但在大學讀書期間初次在殘障人士的復康機構工作,發現原來有一個這麼大的世界而我從不知道,對自以為很了解這個社會的我,非常衝擊。」在復康中心為殘障人士工作一直讓Gigi很滿足,於是在創意媒體學系畢業後她便選擇繼續進修,成為藝術治癒師,以藝術作為溝通的橋樑。

「雖說他們是殘障人士,但我尤其欣賞他們對藝術的純粹。我們會在創作過程必然想到受眾的想法,但他們卻不會有這考慮。我們會說要從一個project延伸去做,但殘障人士對自己來說已經是最大的一個project,所以他們只會做跟自身有密切關係的命題。」Gigi從置物櫃裏拿出一個蘑菇形狀的藍牙喇叭,上面蓋着一個紅紅綠綠的黏土外罩。

從藝術到人生命題

「有一位院友患有嚴重的感官失調,行每一步或是有人撞到她都會令她像心臟病發般驚恐,但她很喜歡聽歌,於是我讓她聽不同的音樂,除了喇叭,也送她一塊黏土,讓她可以在聽歌的同時,弄些東西。」Gigi示範把黏土蓋在喇叭的外殼,本來細小的蘑菇多了一層厚厚的帽子,捧在掌心就變成創作工具,「後來,她把黏土從喇叭拆出來捏成不同的形狀,再後來她開始畫東西,這實在很鼓動我。別人會問為甚麼做這麼多?但我會想我們的生活也不是單一啊!會行街看戲約人吃飯,那他們是不是也應該有多點發展其他興趣的機會呢?」

Gigi隨着從事藝術治癒師,慢慢學懂體諒和耐性,「像你看到社會上各種的不公和歧視,老婆婆為甚麼得去執紙皮呢?然後會發現原來涉及許多政策問題,每件事的背後都有好多事情牽引,雖然我們對社會確實會有無力感,但應該還有更多事需要去知道。每件事和人的組成必然有原因,慢慢累積下來,我開始會對討厭的事和人多了一份耐性,從前一看到不喜歡的人就走開,現在會想花多些時間去忍耐和理解自己不明白的事。」

治療人也幫助自己

旁人讚賞Gigi願意為社會弱勢付出,但對Gigi來說,一切都是她個人渴望做而喜歡的事,純粹想用自己方法令社會變得更好。「政府不是常會做甚麼認識日、社會共融同樂日之類嗎?我反而想,真正能令社會共融的方法是甚麼?絕不是找個運動場,搭幾個帳幕,大家去砌下拼圖玩些遊戲就能認識一個病吧?」

於是大半年前Gigi便在北角一個舊式商場跟朋友合租了一個舖位用作藝術治癒的場所。「這裏雖然舊,但有設計配合到殘障人士出入,在可以負擔的租金下,我們能提供一個比較舒適私密的空間,讓人來到可以花些時間說自己的事。有時甚至不會說甚麼,他們一坐下來忽然就開始哭。也許都是自私吧!面對社會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只希望好好利用自己的專業,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而已。」

撰文、攝影︰李敏Ranya

編輯︰李嘉

美術︰鄧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