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身軀壞了 又如何?

發佈時間: 2019/05/24

藝人因私生活曝光受公眾抨擊,最後以「壞咗」形容自己,平息眾怒。到底「壞咗」即係點﹖「彼岸觀自在V︰香港節目-酷兒時代」節目中的展覽《壞軀體》卻以一系列錄像作品,展示各種在主流道德中被視為壞掉軀體的美態︰加勒比海遊郵輪上老人的嫵媚身軀、菲律賓籍的白雪公主、為身體自製荷爾蒙雞尾酒的跨性別主婦。不同地區對身體的定義與排拒程度原來各有不同。

國泰一幅男男牽手廣告差點無法在地鐵與機場掛上,於是支持性小眾的人們齊齊牽手到地鐵與機場拍照抗議,最後成功令兩機構改變主意。那邊廂,台灣更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然而,汶萊的同性性行為卻準備由有期徒刑改處死刑。性別平權於世界各地的抗爭擴日持久,有前進有倒退,性小眾一路走來是怎樣的路?

酒神精神打破壞定義

「香港的大眾其實普遍接受性小眾,甚至根本不在意。然而壓制往往來自權力機關。」策展人俞迪祈指出,世界上對性小眾的壓制有一種既定模式,愈專權的地方打壓愈嚴峻。「他們經常會以壞去判斷他們要打壓的事情,再用來解釋要打壓的原因。」性小眾是其中一種,但也引伸至規範其他超出他們單一標準的價值。

然而,他認為好與壞是一種意見,卻並非永恆不變的真理。這讓他想到尼采於《悲劇的誕生》中,提到酒神精神與太陽神精神的對抗,「酒神象徵了撇除身體界定,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彼此快樂地融合在一起。」酒神並非縱慾的象徵,尼采認為生命的慾望可以對抗痛苦,打破規則與束縛。

語言挪用自我酷兒化

「這是為甚麼你會見到性小眾無論是遊行還是抗爭,都給人一種狂歡的感覺,也歡迎任何人加入。」俞迪祈更指出,性小眾的抵抗甚至是把一些標籤的定義挪為己用。「Queer這個字在一段很長的歷史中,都帶有貶義。但慢慢地,在性小眾群體中,也用了這個字來形容自己,帶來更豐富的異彩。Gay字也一樣,而這個展覽中的『壞』也一樣。」這是為何他說除了酒神精神,語言酷兒化,同樣有效抵抗打壓的精神。

是次展覽為Videotage與英國Videoclub合辨的「彼岸觀自在V」活動之一。香港節目還有性小眾相關的放映會,參展藝術家葉惠龍與另一位本地藝術家陳泳因則統籌「慢會--人類補完計劃」,實行一次性小眾與非性小眾的聯誼活動。藝術家陳敬元與姚玠廷則策劃箇中的彼此認識的方式。

編輯、美術︰鄧建威

攝影︰李嘉(部分圖片由錄映太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