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外遊也要看 到訪近萬廁 廁所達人急市民所急

發佈時間: 2019/02/27

吃喝拉撒睡是每人日常生活所需,若人有三急,分布全港各區的公共廁所,就正好為街上一眾的心「急」人提供方便。但有一個人即使非便急,不論在港或是外遊公幹,仍不時到各個公廁視察,甚至會「打卡」做記錄;這位多年來往訪上千、甚至過萬個公共廁所的「廁所達人」,就是香港廁所協會創會成員及前會長、該會現任副會長熊志權博士。

位於荔枝角公共圖書館旁的荔灣道公廁,早前完成翻新工程重開。訪問當日,熊博士於男廁內視察後,再於公廁外拿起手機拍照,並對這個「新屎坑」讚不絕口,「我第一次見公廁嘅男廁格內有BB椅,其實唔係得媽媽先會湊B出街,呢個設計就好好,可以方便埋爸爸。」

新男廁有BB椅抵讚

公廁人人有機會、也有需要用,但大都只抱「過客」心態,「解決」之後就離開,不會久留,更遑論深究;熊博士就認為,公廁對一個城市不論在衞生、甚至整體形象方面都很重要,外國早有關於廁所的世界性組織;本港於2003年爆發沙士,機緣巧合下他在2005年和一班志同道合成立「香港廁所協會」,希望喚醒大眾和政府注意公廁的衞生情況和設備等。

香港廁所協會現有數十名成員,當中有大學教授、醫生、旅遊業界人士和市民等。該會成立之後,熊博士說約10年前政府接納了他們意見,在公廁內增設廁紙、梘液甚至廁所服務員,「唔好睇小一卷廁紙,當要用起上嚟好緊要㗎!」

熊博士早年畢業於城市理工學院(城大前身)修讀衞生工程,之後不斷進修取得博士學位;他畢業後曾於水務署工作,其後自組公司,從事與水有關的潔具行業,故對水和喉管等很熟悉,「協會入面需要我呢啲人,因為究竟(廁所)做出來通唔通?啲喉管又得唔得呢?都需要有呢方面認識的人畀意見。」

進步後仍只得60分

因對廁所的關注,熊博士除走訪本港公共廁所,即使和家人外遊或離港公幹,都會參觀其他地方的廁所,而各地機場內的公廁,更是他抵異鄉後的首站「景點」。

巡視多年,他說本港的公廁雖進步不少,但仍只得60分,因公廁內廁紙亂掉、地面濕滑甚至馬桶有鞋印等情況仍普遍,故政府多做宣傳教育市民和遊客,「唔好因為係公廁就整到污糟邋遢,要顧下一位使用者感受。」

女性尿兜 減少排隊

香港廁所協會早前建議當局引入呈紙杯狀的「女性尿斗」,再配合「女性尿兜」及擋板供女性使用,稱估計可縮短如廁時間,紓緩女廁常「排長龍」問題,有關建議引發一番討論。熊志權重申,該建議是可行,「男廁有尿兜,點解女廁無呢?」

他認為,「每樣嘢都有第一次」,若經推廣及催谷,實際上又有需要使用,女士慢慢就會習慣,「如果公廁真係有提供(尿兜),你寧願忍住繼續排隊?定唔使點排就可解決呢?」

記者︰蔡淑儀

編輯︰梁偉澄

美術︰鄧建威

攝影︰冼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