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中藥舖疑濫收 醫療券淪購物券

發佈時間: 2019/01/07

元旦起長者醫療券逾5,000元累積上限的餘額會被取消,食衞局局長陳肇始亦提醒老友記善用,卻成為醫療服務提供者濫收公帑機會,長者身份證變「提款卡」。記者上月底放蛇發現,一間位於深水埗的中醫診所兼中藥行疑濫收醫療券,容許1人用2張身份證買價值逾3,000元藥材及成藥。中醫師承認明知違規,仍因出自良心容許長者以醫療券買花膠。

上月27日記者於深水埗一間中醫診所,遇上一位伯伯手持2張身份證及一張手寫「購物清單」,寫有北芪、淮山、活絡油和白花油等,下方寫「3,622」疑似購物總金額。伯伯在該店逗留半小時,期間未見與中醫師有任何診症交流,反向醫師查詢「哪支白花油和枇杷露好」,又一度拿起貨品向中醫表示:「攞埋﹙戶口﹚剩下的3,000多元」,中醫回答:「現合共3,622元」,過程顯示疑用醫療券純粹購物。

無把脈純購物 清單涉款$3600

伯伯一度想再買感冒藥,惟醫師推卻,並拿出「醫療券使用者同意書」叫他簽名,同意書上金額為3,622元,與購物清單數字脗合。伯伯稱今年70歲,藥物是替母親買,「有長者卡就可以買藥品和藥油,今年已第2次拿,你想買甚麼都可以。」惟在旁女職員即補充︰「這樣說不對,要先把脈。」但直至伯伯離開,都未見醫師替他把脈。

記者於31日再到藥行,質疑莊姓醫師容許伯伯未經診症買藥材,惟莊醫師堅稱有替伯伯把脈,形容他身體差,扣3,000多元醫療券看症不罕見。至於伯伯以2張身份證用醫療券,莊稱其母患風濕,故讓他買藥油,但忘了有否扣其母醫療券;對長者以醫療券買花膠,莊承認:「的確有違規,有些老人身體差,又未用(醫療券),出自良心用來給他煲湯,『側側膊畀』。」他指日後不再容許長者以醫療券買海味。

如證違規 可不發還涉案款項

衞生署稱醫療券不可純粹用於購買藥物,如發現投訴屬實,會採取包括不發還相關醫療券款項予涉事服務提供者,甚或取消其資格等措施。署方表示,至今接獲222宗醫療券投訴個案,曾取消11名醫療服務提供者資格,及分別轉介16宗及9宗個案予執法機構及相關專業管理委員會,另有10宗涉不向醫療單位發還款項或向其討回款項。

立法會醫學界議員陳沛然批評政府縱容不法商人哄騙長者,令醫療券慘變「花膠券」。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兼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透露,衞生署正檢討醫療券應用及操作,並研究加強監管的可行性。

編輯:梁偉澄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