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堆填區排海污水 抗生素超標19倍

發佈時間: 2018/09/19

抗生素抗藥性被視為全球威脅,有學者抽查本港堆填區排海的污水時,發現存有抗生素殘留物,增加抗藥性風險,建議港府推行舊藥回收,同時將藥物焚化處理。

浸大團隊2015及2016年兩次化驗3個堆填區的滲漏液、即「垃圾汁」,發現全部含有抗生素殘留物,其中新界西堆填區的滲漏液經過濾處理後,每公升仍含1,259納克抗生素環丙沙星(CIP),而這些已處理的污水會排出大海。

現時官方未有抗生素殘留標準,2016年則有一班國際學者推出參考指標「預測無影響濃度(PNECs)」,其中每公升水只要含64納克環丙沙星,即有機會產生抗藥性細菌;換言之,新界西排海污水抗生素含量為學界指標的19倍。領導今次研究的浸大生物系高級講師鍾姍姍擔心,該些殘留物在海中有機會影響微生物和魚類,從而進入人類食物鏈,增加抗生素抗藥性的風險。

產自家居廢物 望港府回收

研究另一個發現,是抗生素存留時間極長。團隊研究中的另外兩個堆填區船灣及望后石谷區均已關閉,但同樣在其滲漏液中發現抗生素殘留物,即抗生素在堆填區經歷至少20年仍未完全分解。鍾姍姍分析,今次研究已發現超標殘留物,若果化驗其他堆填區,包括最大的將軍澳堆填區,抗生素含量可能以倍數計。

鍾續稱,堆填區內抗生素來源之一是家居廢物,包括市民將診所或醫院取得的抗生素當一般廢物處理,她建議政府仿效上海及歐美等地,推行舊藥回收計劃,避免抗生素棄於堆填區,同時可以考慮將舊抗生素轉至青衣化學廢物處理中心焚化,用高溫令其成分失效。

記者︰李明佑

編輯:梁偉澄

美術:鄧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