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12歲女力抗癌魔 盼當老師上學去

發佈時間: 2018/09/06

兒童小小年紀要跟癌魔搏鬥,更為其成長及家庭帶來翻天覆地改變。本港過去10年,每年錄得近180宗兒童癌症新症,以急性白血病最常見。醫生坦言,兒童癌症患者在復康路上困難重重,應予更多支援。剛升讀小六的藍藍,2歲時便確診患上腦瘤,經歷兩次大手術,無法與同齡兒童般上學,她的志願是當老師,因為「可在學校與小朋友一齊讀書」。

癌症是本港頭號殺手,據香港兒童血液及腫瘤科學會數據顯示,2007至2016年間,本港每年錄得約170至180宗兒童患癌新症,即約每1萬名兒童中,便有1名患上癌症。而這10年間,本港累積病童數目已增至逾1,700人,其中以急性白血病最常見,約佔30%;其次為腦腫瘤,佔15%。而病童接受治療後,5年內總生存率約為80%。

後遺症致發育遲緩 學習困難

現年12歲的張希藍(藍藍)剛升讀小六,2歲時確診腦瘤,即時做手術及化療,癌魔卻在5個月後復發,需進行第二次手術,現情況穩定。藍藍的母親形容,得知女兒患病時極痛苦,當時看見病房裏其他小孩因接受化療而脫髮、無精打采,讓她聯想到藍藍的將來,就忍不住哭起來。

藍藍現仍有多種後遺症,包括肌肉活動能力不足、發育遲緩、學習困難,需延遲2年入學。藍藍說,當年不能上學,無法認識朋友,所以剛過12歲生日的她,將來志願是要當老師,「因為少機會留在學校,想和小朋友一齊讀書」。

小小年紀多次手術 煎熬身心

兒科專科醫生梁永堃表示,兒童癌症患者及其家屬都承受極大壓力,以腦腫瘤為例,其治療涉及多個學科的醫療團隊,包括腦神經外科、放射治療科、物理治療、臨床心理學等,「小小年紀便要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手術,期間的痛苦和煎熬,不言而喻。」

即使治療後,復康路上仍需面對不少困難,如身高與發育障礙、肢體活動能力障礙等,甚至自卑,或需暫時輟學,影響社交能力,日後或求職困難,故應對他們有更大支援。

編輯:林子豐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