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舊樓天台建「會所」 讓居民唞唞氣

發佈時間: 2018/05/18

居於舊區的長者,不少大廈無升降機上落,甚少外出。在市建局「舊區‧新點子」比賽獲獎的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學生,設計一個「私人會所」在舊樓天台,物料能擋風且可拆卸重置,讓長者、劏房居民多外出「重見光明」。

就讀IVE建築設計及科技學的黃文智、鍾鍵濠及方靜,花了1個月收集資料,更到深水埗、旺角等舊樓探訪,發現舊區周邊多為鬧市,社區設施不完善,加上出入也須與長長的樓梯較勁,大部分長者都不願外出。方靜憶述,一位居於深水埗舊樓的婆婆說,以往會在天台「擔水」,上天台已成習慣,「其他地方人滿為患,想坐的空間也沒有」。

因應不同樓宇 休憩裝置可大可小

他們遂構思在舊樓天台裝置圓拱形戶外休憩設施,名為「DOME山再起」,更奪得市建局舉辦的「舊區‧新點子」比賽最優秀大獎及最具創意獎。黃文智稱,考慮到香港有風季及雨季,會以較穩固的鋼架搭建,並以大螺絲鎖緊樓底,避免以打樁等形式影響結構安全,且椅子造型有高有低,「長者喜歡挨住坐,小孩喜歡爬高點」,更預留空間放置輪椅,猶如一個「私人會所」。因應不同舊樓大小,裝置設計可大可小,最少也可容納20多人,且能拆卸重置。他們更問准屋宇署可入則申請興建,勢將天馬行空的計劃變成現實。

市建局與IVE合辦的「舊區‧新點子」去年12月展開,鼓勵年輕人了解及發揮創意,改善居於舊區長者的生活環境,最終接獲47份作品報名,在初審挑選出10份入圍作品作終結評審。市建局對外關係高級經理蕭碧玲指作品水準十分高,未來會把計劃延續下去,成為年度盛事。

「All in One」大廈 住宅結合社區設施

在比賽中奪得最具實用功能大獎的蕭頌恆、何梓鋒、陳志勇,同樣就讀IVE建築設計及科技學。他們以黃竹坑一座舊樓為參賽項目,了解人口、樓宇密度、訪問20位居民等,得出舊區居民面對居住環境窘迫、人口老化、無休憩娛樂空間、無升降機影響外出等問題,遂設計出一棟樓高19層的「All in One Residential」。

概念是大廈裏包含圖書館、泳池、手作市集、空中花園等,一層公共設施,3層住宅,再一層公共設施,餘此類推;住宅單位僅37伙,每伙面積230呎至360呎或以上,更希望做到老中青「共融共住」。最特別之處,是每層公共空間不設封閉式窗戶,「想保持開放感、不擠迫」,他們坦言基於法例要求,項目最終難以實踐,但從中學到寶貴一課。

記者︰謝雅寶

攝影:曾耀輝

編輯:林子豐

美術:簡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