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兩月兩宗兒童哽死 醫生:黏韌食物應剪碎

發佈時間: 2018/03/06

連續兩個月內兩名兒童意外哽死,引起全城恐慌。有醫生指幼童氣管僅1厘米闊,進食時極易哽喉;圓狀、硬身或具黏性、韌性的食物,例如魚蛋、花生、年糕、牛肉等不易咀嚼,2歲以下進食前宜先剪碎食物。

青華苑華璇閣前晚發生2歲女童哽死意外,梁姓女童疑遭1粒直徑約1.5厘米的提子哽喉,失去知覺;其父曾為女兒急救,其後自行坐的士赴瑪嘉烈醫院急症室求醫,但女童經2個多小時搶救後不治身亡。據悉女童非首次食用提子,連同1月有小三女童進食墨魚丸哽喉意外,已是兩個月內第2宗幼童哽死個案。

事發後家長人心惶惶,fb專頁「BEST First Aid in Hong Kong」則教導應縱向切開提子,才讓小童進食,避免哽喉。仁安醫院兒科專科顧問醫生劉成志指,幼童氣管狹小,建議2歲前應剪碎食物,2歲後切成小塊餵食。「提子若打橫切,圓周分別不大;縱切可減少體積,減少阻塞機會。」

哽喉逾3分鐘 可致腦損傷

急症專科醫生鍾浩然指,正常成人的氣道有2厘米闊,但2歲童氣道只有約1厘米闊,加上咀嚼能力較弱,若食物跌入氣道,有機會完全阻塞致窒息。他指大於1厘米的食物已有哽喉風險,最高危是蒟蒻,「軟淋淋」及團狀食物,如魚蛋、年糕等風險亦較高。珍珠奶茶的「珍珠」亦有機會阻塞支氣管。

醫學會會董陳念德指,哽喉後最快1分鐘已有危險,初期徵狀包括呼吸困難、嘴唇及臉色轉白;若昏迷已是腦部缺氧迹象。

家庭醫生林永和指,哽喉3、4分鐘已可致嚴重缺氧,有機會出現永久腦損傷。建議家長餵食時要專心,避免與幼童談話,「若見小孩呼吸不順、哭喊、臉色變青,或已哽親。」

編輯:黎家榮

美術:招潤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