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春翅」來自瀕危鯊 市民乏認知

發佈時間: 2017/11/27

港人「不食翅」的意識漸強,但香港護鯊會調查發現,98%市民不了解魚翅貿易的規管,團體促請政府設立標籤制度。

是次調查於本月6至10日進行,組織委託中大以電話訪問803名18歲或以上香港市民。調查發現,77%市民表明不會購買瀕危魚翅產品,但僅1.9%市民知道香港法例規管的鯊魚品種數目,其餘91.1%市民直言不知道,顯示市民並不了解政府規管的措施。

酒樓稱「雞燉翅」 名稱不同易混淆

香港護鯊會項目統籌古偉牧指,以雙髻鯊(Hammerhead)為例,該品種名稱為「雙髻鯊」或「錘頭鯊」,是本港市場三大常見品種之一;但到海味街,銷售時則叫「春翅」;而在酒樓則稱「雞燉翅」。

調查亦顯示,有30%市民答中雙髻鯊是瀕危品種,但當問到「春翅」是否瀕危時,同一班受訪者只有8%人答中;而「春翅」2014年被列為瀕危物種後,香港市場仍消耗65噸。

古偉牧指,同一品種有不同名稱,會阻礙市民分辨瀕危鯊魚,並擔心長遠會成為不法商人的抗辯理由,「走私被捉到後,他們大可以講不知道春翅是瀕危品種。」現時政府按《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要求12種瀕危鯊魚於出入口時申請許可證,組織認為並不足夠。

古建議,政府在通過《保護瀕危動植物條例》的修訂工作後,應研究本地市場的瀕危鯊魚保育政策,特別是開展鯊魚產品的標籤安排。他指,最低限度應標籤魚翅所屬品種的瀕危程度,亦期望標籤上註明魚翅品種名稱及來源地。

編輯:林子豐

美術:招潤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