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學生玩手機多過做運動 中風年輕化

發佈時間: 2017/10/30

有調查發現,近4成中學生每周運動僅一小時或以下,卻有7成學生日花4小時玩手機或電腦,忽略健康生活習慣。香港中風基金指,不要以為只有肥胖人士或長者才會中風,全球中風有年輕化趨勢。較近期的醫學研究顯示,本港35至44歲年齡群的中風人數增約20%,愈來愈多只約30歲人士中風,提醒青少年要定期運動、均衡飲食,降低中風機會。

香港中風基金於上月29日至本月20日,透過問卷調查收集1.2萬名中學生的生活習慣資料。結果發現,38%中學生每星期運動時間在1小時或以下,但有69%中學生卻日均花4小時使用手機或電腦娛樂。調查又顯示,28%中學生完全沒有食水果習慣,56%受訪者在一日三餐中沒進食足夠的蔬菜。

香港中風基金引述本港2010年發表的一份醫學報告曾比較2002至04年及1999至2001年間港人的健康數據,發現35至44歲年齡群的中風人數增約20%。香港中風基金執行委員會秘書霍偉明指有中風個案患者僅18歲,但該患者常做運動,未知是否因遺傳或其他原因導致中風。

促中風常識納入通識

41歲的阿勇從事回收行業,每日工作16小時,一日三餐幾乎都外出用膳,每餐多肉少菜,甚少做運動。今年8月他在等巴士期間,突感「頭暈暈、企唔穩」,遂自行到醫院求醫,及時治療中風,而他中風前曾先後患高血壓及糖尿病。他出院後記憶力及體力大不如前,需暫停工作,他立志改變不健康生活習慣。霍偉明指,高血壓人士中風的機會較常人高3倍,恆常運動及健康飲食習慣助降低中風危機。

香港中風基金主席方道生說,任何年紀人士都有機會中風,中風對倖存者、照顧者及朋友帶來壓力及負擔,青少年有必要及早認識及預防中風,建議政府成立青少年中風關注委員會,亦可於通識教育內容加入中風常識,讓青少年加深了解中風成因及症狀。

把握治療「黃金三小時」

方道生又指,社會各界包括政府、商界、教育界等應聯手合作,考慮實施駐校醫生制度,向師生教授中風知識,從校園開始鼓勵青少年及早關注中風,教導他們中風常見徵狀例如突然口齒不清、臉部表情不對稱、雙腳軟弱無人等,當遇見以上中風徵狀,應第一時間報警求助,把握治療「黃金三小時」,便可大大減低康復後的不良影響。

他說,社區青少年中心應提供檢查心房顫動,驗血壓及檢查脂肪比率等服務,及早發現潛在高危人士,長遠可減輕公共醫療系統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