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心臟通波仔 新支架減出血

發佈時間: 2017/10/10

「通波仔」為冠心病發的緊急手術,一般以植入支架擴張阻塞血管。近年醫學界引入一款「無聚合物藥物塗層支架」,可減低外來物為體內帶來的刺激,同時縮短手術後的服藥療程,減低出血風險。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栢羲解釋,「通波仔」手術中植入的支架屬外來物,過程可能令血管壁受損,令血小板黏附在傷口或支架上,造成「支架栓塞」,故病人均須在手術後持續服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療程長達半年至1年。但他指出,病人如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出血機會將大增,「其中長者的出血風險更較一般人高出4倍。」

他續說,由於不少長者同時患有多種疾病,原來已服用一定藥物,常見的有薄血藥,「薄血藥會將血液稀釋,如再加上抗血小板藥,血液就是稀上加稀,更易出血。」他表示,醫學界一直致力尋找減藥方案。

縮短術後服藥療程

傳統「通波仔」手術用的支架,會以聚合物黏上藥物,助傷口妥善癒合。但陳指出,聚合物同樣是外來物,易聚集血小板,故病人仍須於手術後服藥。最新的「無聚合物藥物塗層支架」,原理就如「魔術貼」,會透過支架上的凹凸面黏附藥物,解決因外來物造成的「支架栓塞」問題,並縮短手術後的服藥療程,減低出血風險。

現年73歲的黃先生,1年前接受了第二次「通波仔」手術。因其患心房顫動,需長期服薄血藥,加上較年長,醫生在「通波仔」時用上新支架,並將手術後的兩種抗血小板藥減至一種;黃指,療程後至今亦沒有出現出血或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