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特製機械臂「撑自己」 半空起橋

發佈時間: 2017/09/29

3D打印技術愈來愈普及,經常在3D打印界看到荷蘭這個小國的身影,皆因當地誕生一批最具創新性的3D打印公司和技術,更興建世上首條用3D打印而成的橋樑,為建築界帶來革命性改變。資料

荷蘭MX3D工程公司正建設世上首個3D打印的金屬橋,長7.3米,將建設在阿姆斯特丹運河,目前完成三分一,預計明年6月完成。最大焦點是項目全自動化,由特製機械臂打印機在兩岸「打印」建橋躉,然後在橋邊緣上「逐步行走」打印鋼鐵。機械臂可將高熱熔化狀態的鋼鐵加熱至1,500度,經焊接噴嘴逐小噴出,一遇室溫即凝固硬化,形成堅固鋼筋,根據電腦軟件精心焊接組成任何複雜建築結構。

全自動邊行邊起 打造整條橋

由於不需興建支架支撑,預計此技術未來可應用在較危險的高空工程,只要先設計好鋼筋結構,再編排打印每條鋼筋次序,機械臂就可一邊推進,一邊預留立足點,逐步加建伸延建築面。

另外,燕豪芬科技大學的「混凝土3D打印」項目,於阿姆斯特丹西南面的Gemert鎮,組裝出世上首條用3D打印而成的單車橋,長8米、闊3.5米,將於下月開放。單車橋分成8部分打印,先在打印版上製造出牙狀的液態混凝土,讓它們形成層狀結構。為免裂縫過早出現,先於橋樑主體結構空隙中插入鋼筋,減小及抵消外荷負載所引起的拉應力,然後再吊裝橋樑主體,用特殊混凝土砂漿將各部分連接,最後用錨鏈加固。相比傳統興建,「混凝土3D打印」設計上有更大靈活性、用更少混凝土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混凝土3D打印 設計更靈活

教授Theo Salet指,靈感來自2015年荷蘭北部地震,令他嘗試在建築中引入新建造方式材料,打造無懼地震的新型建築,於是向荷蘭工業設備供應商Rohaco以10萬歐元訂購了一台混凝土3D打印機。項目方注意到兩大建築強國美國和中國,均未將3D打印技術推進到可將鋼纖維與3D打印建築結合起來的穩定程度,最終降低設計目標,與建築公司BAM聯合研發簡單建築,首個計劃正是單車橋。

400呎蝸居一日印起 $8萬有交易

俄羅斯3D打印技術公司Apis Cor,以3D打印製成一間屋,方法並非打印部屋配件之後組裝起來,而是直接在工地利用超大型3D打印機逐步印出來。這間屋主要是水泥混合物料,容易變乾變硬,而架構之間填滿了隔熱物料。公司聲稱即使面對不同氣候,亦可使用175年。房屋經基本裝修之後,廳房廚廁一應俱全。最誇張的是,這間400呎單位只需1天便可製作出來,價錢需約8萬港元。

另外,全球首座3D打印建築物已於去年在迪拜開幕,該間單層辦公樓由一家中國公司負責打印,樓面面積約2,500呎,用17天完成,耗資約109萬港元。建築材料使用在阿聯酋和美國制造的一種特殊水泥混合物,通過一系列測試。阿聯酋估計3D打印技術可將建築時間縮短50%至70%,節省50%至80%勞動力成本。迪拜希望到2030年約25%建築都是3D打印。

整理:吳浩南

編輯:梁偉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