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乳癌術前化療 助縮腫瘤保乳房

發佈時間: 2017/09/28

乳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症,逾半患者確診乳癌時已屬二期或以上,當中超過8成需接受化療。以往醫學界傾向做完切除手術後才做化療,香港乳癌資料庫最新研究指,術前化療為現時治療乳癌有助縮小腫瘤,以及避免全乳切除。但有專科醫生指,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術前化療,亦會有問題衍生。

香港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主席張淑儀指,經過醫學進步及多份報告指出,現時較前期的癌症可使用術前化療,有助患者減少治療創傷,特別是縮細腫瘤及避免全乳切除的機會。而術前化療對二期、HER2呈陽性或三陰性腫瘤最有效;二期乳癌患者之中,接受術前化療的,保留全乳的比率比沒有接受的高16百分點。

有心臟病或腎病 年長不適用

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成員郭子熹稱,過去10年術前化療使用率上升,由2006年至2010年的5%患者,升至2011年至2015年的9%,40歲以下及40至69歲患者接受術前治療比例增多。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周倩明表示,術前化療也應按情況調節,如做了一兩次療程後,腫瘤仍沒有縮小或反而加大,就應盡快做手術。而除了有機會化療無效使腫瘤留在身體時間更長,周稱術前化療也會衍生另一個問題,就是腫瘤縮得太小,手術時找回腫瘤有困難。她指,年紀大、患心臟病、腎病等病人不適合做化療,就應做手術及電療。

腫瘤縮小再開刀 減創傷翌日可出院

40多歲任職金融業的姚女士,兩年前發現自己乳房有異,後確診患HER2型乳癌,介乎二期及三期之間,當時腫瘤已有2至3厘米,醫生指可安排最快10日後進行乳房切除手術,惟未知屬局部或全部切除,及後另一醫生建議她先化療及標靶治療,令腫瘤縮小後才做手術。

之後她接受化療,過程達18周,期間有脫髮及胃口差,至去年做手術前,腫瘤已縮至0.5厘米,術後傷口僅2厘米,手術翌日已可出院。

社企「鑽的」創辦人梁淑儀上月不幸確診患乳癌。患病後她於facebook成立專頁,正接受化療的她憶述,有一天進行化療前,在診所樓下遇上「鑽的」,司機更對她表關心,令她感動,指自己現要轉型做一個專業的癌症病人,先照顧好自己健康,才有資格去幫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