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AI繙譯唔夠準 人機合作成大勢

發佈時間: 2017/09/22

未來的繙譯官,可能是機械人?內地傳媒報道,全球科技巨企都加入人工智能(AI)繙譯大戰。但分析指,AI無法替代人類的複雜溝通及專業服務,有時難免「詞不達意」,未來繙譯產業理想狀態應是人機協作。

報道指,經濟全球化,令繙譯需求大增,未來市場規模料近4,000億元。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AI技術正大舉進軍繙譯市場,Google、facebook、微軟、百度、騰訊、阿里巴巴、搜狗及科大訊飛等各大公司都加入戰局。

Google於去年9月發布谷歌神經機器繙譯系統(GNMT),稱模仿人腦的神經思考模式,將誤差降低55%-85%;日前又推出「關注機制(attention mechanism)」,提升繙譯準確度。「關注機制」會將某個單詞與句中其他單詞進行逐一比對,理解詞與詞之間的聯繫,有助判定多義詞的確切含義、指代詞的確切對象。

口語太隨機 需大量資料完善

搜狗研發的搜狗神經網絡機器繙譯系統(SNMT),近日獲得WMT2017國際繙譯大賽中英/英中繙譯的雙向冠軍,其語音識別率達到97%,可透過手機裏安裝的搜狗輸入法App進行實時繙譯。

分析指,AI實時繙譯主要有兩大難點︰一是「聽得清」,要準確識別語音,進行判斷;二是要克服口語的「隨機性」,因日常口語可能出現語序顛倒、語句殘缺、語法錯誤等情況,網絡用語等非正式語料經常出現,都可能影響繙譯準確率。因此,未來AI繙譯需要大量補充口語化資料,以及提高語境理解能力。

AI先譯專人微調 生產量急增

目前不少專人繙譯公司依然不看好AI對繙譯產業的顛覆性,亦有業界人士認為,AI繙譯會加速語言服務產業化,但無法取代專人繙譯。東南大學外國語學院繙譯碩士(MTI)教育中心主任郭慶認為,未來繙譯領域應該是人機「協作互補」,理想狀態可能是利用AI進行首譯,再由繙譯師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和修飾。

推出「語聯網」服務的內地傳神語聯公司董事長何恩培認為,未來10年內,AI可取代約7成的初級繙譯服務,其餘3成的高端繙譯,仍需要專人處理。擁有80萬註冊繙譯員的語聯網,在筆譯方面就是採用「AI+專人」模式,希望提供一種標準化的語言服務︰譯員進行繙譯,專家在AI配合下進行審核。何恩培指,以往一位高水平專家一天約能審核2萬字,AI和大數據加入後,一天能審核200萬字。

聊天機械人 莎士比亞口吻對話

美國科技傳媒Techcrunch報道,美國有團隊開發出一款名為「莎士比亞」的聊天機械人,可以莎士比亞的口吻與用戶對話。

研發團隊表示,希望用戶可以透過這個聊天機械人,學習到更多文學知識。他們編譯了莎士比亞所有作品中的著名台詞、對白後,放入數據庫,再通過自然語言解析器來理解和索引這些文本,回答用戶的提問。

每一句回答之後,還附有原始文本的鏈接,用戶可點擊閱讀,聊天的同時,又可以學到文學知識。團隊指,未來希望開發更多的「名人」聊天機械人,例如牛頓、愛因斯坦及達爾文等。

資料整理︰陳文華

編輯︰梁偉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