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智能仁醫減誤診

發佈時間: 2017/08/25

人工智能(AI)已進入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醫療也不例外,全球各大機構陸續投入研究「AI醫療」,中國發展亦不落後。分析指,AI醫療能減少誤診,提高看病效率。內地首家AI診療平台,日前在安徽成立,今年的世界機械人大會更展出一批會做手術的機械「醫生」。

內地傳媒報道,內地首家人工智能診療平台,本周在安徽省立醫院掛牌成立,包括指引就醫、智能輔助診斷、自動發藥等功能。6月上任的機械人「曉醫」負責指導患者就醫,可支持607個功能地點導航、回答260個常見問題等。

輔助醫生診斷 準確率達94%

該院醫生指,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的一大亮點,是診斷CT(計算機斷層掃描)圖像。該系統可對大量CT圖像進行迅速檢測,對病灶體積、良性惡性等進行初步判斷,容易漏診的小結節也可以發現,大大節約診斷時間,提高準確性。該系統在過去一年多以來學習了68萬張CT影像資料,在該院CT科室輔助醫生診斷約1.1萬次,準確率高達94%。

自動發藥設備則令配藥時間由原本的30秒縮短至8秒,且準確率更高,讓患者等候時間大大減少。

報道指,傳統醫療的一大弊端,是可能出現主觀誤區或人為失誤,AI醫療可透過大數據分析,對近似病例進行綜合判斷,減少誤診,提高看病效率。合作研發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的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指,醫學影像的數據量非常龐大,每次CT都有上百張片,前綫醫生的工作量非常大,疲勞之下難免有疏漏。而人工智能不會疲倦,其精準度已經達到三甲醫院醫生的平均水平。

此外,在手術及義肢操作等領域,人工智能也大有可為。河南省人民醫院骨科專家團隊日前引進該省首台、全國第3台「慧思考」機械人,為一名股骨壞死的病患置換髖關節。與人工操作相比,機械人的操作更穩定和精準,能根據植入物體的形狀,調整操作速度、進度,精確地自動切割,醫生可以根據病患狀況隨時停止程序。

手術機械人 亮相國際展覽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17年世界機械人大會上,亦有會做手術的機械人「醫生」亮相。例如由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科院等聯合研發的天璣TM骨科手術機械人,是目前國際上唯一能開展脊柱全節段、骨盆及四肢骨折手術的骨科機械人系統,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填補了機械人頸椎手術的國際空白。

達芬奇手術機械人則是成熟的機械人手術平台,能透過極小創口完成複雜的外科手術,目前主要被用於普通外科、心臟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婦科、小兒外科、耳鼻喉、頭頸外科等手術。

資料整理:陳文華

編輯:梁偉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