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大愛港生徵物資 肯尼亞送暖

發佈時間: 2017/07/24

關於非洲,你有何想像?是每分鐘有多少孩童受疾病煎熬,抑或「正有小朋友捱餓」?16名來自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青衣分校(青衣IVE)的學生,想到利用參與交流團的機會,將香港的富裕「分出去」,廣徵物資赴肯尼亞建設社區中心,令肯尼亞人重新與世界連綫。

16名學生,2個社交網,聯繫的卻是香港及肯尼亞距離8,591公里的緣份。在中學教師陳金倫聯繫下,16名青衣IVE學生及市民將組成30多人的義工團,於本月27日遠赴肯尼亞兩星期,與當地義工組織合作建立社區中心,提供託兒及電腦文書培訓等服務。

獲大量新物品 港人不求回報

負責籌集物資的20歲學生陳信希(Martin)指,外界反應遠比想像中踴躍︰「我們沒有大機構支援,全靠fb、IG宣傳,沒想到第一日已收齊預定數量的玩具,有人更捐出逾千套嶄新文具及拖鞋,連手提電腦等昂貴物品亦有十多部,令我意識到港人真的比想像中富庶。」Martin補充,不少市民捐物資不求回報,「有人說只想看到肯尼亞小朋友穿着新拖鞋的開心照片,反而不收當地人寫的心意卡。」

自費出發 角色扮演教授常識

雖然交流團獲資助,但每名學生仍需自費逾7,000元才能成行,何以有此決心?統籌活動的19歲學生洪淑欣(Nancy)笑言,是受慈善廣告影響,「港人普遍對非洲有種使命感,希望能出一分力,本身已想畢業後去看看真正的非洲,幸在學時已有機會實踐。」

21歲學生王淑恩(SYW)亦指,沒想過能獲港人無條件信任和支持,「今次要籌3萬元作中心起動資金,沒想到1個月已籌到三分一,令我更有信心。」3人指,赴肯尼亞後主力通過角色扮演等「人生遊戲」,教導當地小孩不同生活常識,如扮醫生學急救技巧等。談及行程風險,Nancy指︰「肯尼亞並非太落後,只是貧富懸殊嚴重,且有經驗義工帶路,非大眾想像般危險。」惟當地蚊患嚴重,他們會謹記作預防,以免患病變成「受助人」。

助人非救世 播下種子最重要

行善助人,未必一定獲體諒包容。Martin指徵集物資時曾遇網民質疑,稱此舉「破壞肯尼亞經濟平衡」,令肯尼亞人變懶「等人救濟」。對此Martin以笑回應︰「若長期無限量供應物資,確有可能養懶人,但今次徵集的全是公家用品,只能在社區中心用來學習,絕不會被私有化。」

SYW指,受訓時亦學會不要抱着「救世主」心態行事,且不要輕易作出承諾︰「不要隨便應承當地人會再返去,以免給假希望別人。」Nancy認同,若抱「救世」心態助人,只會讓受助者有無形壓力,「最重要是播下發奮種子,令我們到訪的效果不止持續兩周。」

記者︰脫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