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家居診治睡眠窒息成效佳

發佈時間: 2017/07/19

現時每周有近15至20宗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新症轉介至公院,惟或需輪候近3年才能接受初步治療。中大研究發現,以便攜式儀器讓患者在家中診治的成效與住院相若,更可大減80%輪候時間,及省近1.4萬元醫療成本。

中大醫學院於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期間,把316名出現阻塞性睡眠窒息症徵狀的病人分為兩組,接受家居式或傳統住院診治方法。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吳素珊解釋,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患者因上呼吸道受阻,而導致缺氧,常見的症狀為打鼻鼾、嗜睡及記憶力差等。

檢測準繩度94%

家居式與住院式的睡眠檢測方法大致相同,均透過儀器量度患者的血液含氧量、呼吸量及呼吸時腹部及胸肺壁的移動,得出其睡眠時每小時的窒息次數(即睡眠窒息指數),以分析病情嚴重程度。惟因儀器限制,家居式檢測無法取得患者的腦電圖,有機會低估病情,但研究證實其準繩度仍高達94%。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許樹昌補充,過半數中度及嚴重個案,均適合進行家居式檢測。

60歲的蔡女士,去年10月接受家居式睡眠測試,證實患中度阻塞性睡眠窒息症,隨即進行家居正氣壓機調較及治療。她憶述本來輪候檢測的時間達一年半,但現只需兩個月便可完成檢測及展開治療。有「三高」的江先生同樣經家居式睡眠測試證實患嚴重阻塞性睡眠窒息症,去年初接受治療,現時血壓明顯下降,日間嗜睡的次數亦已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