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小三BCA 爭議聲中開考

發佈時間: 2017/05/04

小三基本能力評估研究計劃(BCA)今日在一片爭議聲中展開,先抽考中文科說話及視聽資訊評估,閱讀理解於6月中進行。面對被稱為改良版的TSA,有家長安排兒子轉讀國際學校;有家長表態拒考;也有家長認同政策的原意是有利學生學習。

家長1︰學生壓力依舊

為人父親的張士彥本身反對小三TSA。其8歲女兒嘉怡(化名)現於資助學校讀小三,她不懂解釋甚麼是TSA和BCA,只知平日一定要多加練習,才會懂得如何應答考試。她強調,學校有時功課量過多,試過一日多達9份。張形容BCA「有好有不好」,局方聲稱只是研究計劃,應只找自願被研究的學生應考,不滿局方沒給予校方及家長自行選擇空間。即使局方聲稱試題已改良,但若只改變內容,形式不變,仍會對學生帶來壓力,已去信學校,表明會罷考。

張認為即使逃離香港,不同問題還會出現,相信教育局班子仍有人是真心對學童好,仍有政策是為學童而訂。

家長2︰改讀國際學校

一直反對TSA的家長聯盟代表湯頌儀,已於3月底為原本讀津校小三的兒子轉至國際學校。湯的兒子黃塱寬年初曾在立法會防止學童自殺的公聽會發言,當時指每天都感到很疲倦,有很多功課、默書和測驗,反問局方︰「你們知不知道我們很辛苦……可不可以改變教育制度?」

湯指兒子過往對學電子琴沒大興趣,但在新校上了兩堂音樂科後主動要求學習,更稱「呢度(新校)學音樂真係學音樂!」這句話令湯反思兒子從前在津校如何學習。

家長3︰輕鬆面對無操練

教育局去年以試行方式,於50間學校推行改良版小三TSA,聖公會天水圍靈愛小學為其中一間參加學校。林太的長女去年在該校讀小三,她指雖然校方有通知家長舉行TSA的日期,但因家校都不感到有壓力,導致她「輕鬆到唔記得幾時考」,直至評估兩周後與女兒聊天時才知道。她支持於全港推行小三TSA,認為只要局方、校方及家長能輕鬆面對,TSA根本不會對學生帶來操練或壓力。

她不介意女兒參加TSA,認為能提供標準審視課程是否適合學生,如讓家長自行決定是否參加,數據或不足以反映整體學生能力,影響局方制定針對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