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合作「基地」 助手藝人創業

發佈時間: 2017/04/28

香港興起手作熱潮,差不多每周均有市集,不過質素難免參差。資深手藝人創辦合作空間,提供器材及空間,給手藝人做創作基地,並有商界人士傳授營銷知識,令手藝人的熱情,也能變為生活的真正燃料。

做了手藝人13年的陸珊,專事琉璃鋦瓷,她指市集搞手為應付場地支出,未必篩選最適合的攤檔;同時,她在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工作室,不時被人問能否分租或借用,令她覺得市場有需要,遂和商界朋友合作成立「守藝人合作空間」(Arts Cowork),提供部分器材及儲物空間。

提供器材 營銷高手教路

除了文青,她指近年手藝人背景多樣,包括家庭主婦、專業人士如護士、則師等,年齡由20至50多歲不等;年紀較長的一群,做手作許多時是追求生活品味。然而,在家做手作,空間是一大問題,香港青年創業家協會前會長夏婉冰近年加入做手作,把廢料升級,用塑膠用來作畫或雕塑,她說在家製作,揚起的塵土或把用具放得滿枱都是,妨礙家人。

「守藝人合作空間」不辦着重銷售的市集,而是打算搞巡禮、展覽,介紹手藝人,讓公眾知道手作的價值。早前,合作空間舉行開放日,刻意安排手藝人在場製作,讓訪客看見真正手作需花時間和心機。陸珊指合作空間另一特點是有商界人士提供創業諮詢。「手藝人、藝術家不懂財務管理,我們會安排會計師免費講解,又有營銷高手教導怎向客人說故事、宣傳、避免花無謂錢。」

身為合作空間股東的夏婉冰,也是其中一個商業顧問。她認為香港創意人不少,亦常講創意產業,但多年來未能做到產業化,不像其他國家如英國、德國,可為當地製造就業機會、吸引遊客的產業,甚至授權出口。手藝人難以單打獨鬥,合作社希望建立社區,手藝人互相幫忙、聯乘,或和商界合作,望產生化學作用,一齊摸索各種可能。

活化布碎 主婦創布袋品牌

Helen King本是家庭主婦,2009年起因病在家休息,從前做製衣的她便用布碎車成布袋,隨着健康改善,漸漸建立品牌。她的袋手工精細,最貴1,000多元,主要靠在fb售賣。她說手作時間有彈性,可兼顧家庭,有靈感時才創作,表達自己,「這種快樂是無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