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買樓投資 時機類型影響潛在利潤

發佈時間: 2017/04/28

2005年買入一個新盤單位,持有到今天售出,歷時接近12年,而且是從樓市較低位入貨,但帳面仍只賺取不足100萬的利潤。在破頂、暴利成交頻頻的今天,還不斷出現這些微賺實蝕的故事,提醒市場風險永遠存在。

早前唐榮在專欄中提到,大坑名門3座高層A室,實用面積1,752平方呎,原業主早於2007年以4,791萬元購入,連車位以4,300萬元易手,持貨10年,帳面仍需要蝕讓491萬元。若連釐印費(約180萬元)及代理佣金等雜項支出,估計實質蝕讓約714萬元。該文列舉了多個例子,希望提醒高追新盤的危險,即使整體樓價攀升,仍不足以抵銷所預付的新盤溢價。

日前再有同一個屋苑成交,即使於更早年份以一手買入,風險仍在。利嘉閣地產一份報告顯示,跑馬地名門3座高層A室近期成功轉售,實用面積約1,752平方呎,建築面積約2,372平方呎,為五房兩廳連雙套房及工人套房間隔,五間房均附設露台,外望可享開揚海景。業主放盤約半年,原本叫價約4,500萬元,經議價後減132萬元,減幅約3%,終以4,368萬元連車位獲承接,折合實用面積呎價約24,932元,建築面積呎價約18,415元。

名門5房雙套 轉售微賺實蝕

據了解,原業主於2005年7月份,以約4,269.6萬元購入上述單位,持貨至今成功轉售,帳面獲利約98.4萬元,賺幅約2%。

據利嘉閣提供的資料,名門於4月份暫錄得約2宗成交個案,平均實用面積及建築面積呎價分別約25,098元及18,314元。屋苑現時約有50個單位放盤,三房單位的入場價由1,880萬元起。

上述成交,如果扣除經紀佣金等使費,估計難有利潤;又如果賣家有承造按揭,賺價肯定無法抵銷12年的利息支出;如果是自住又出租,可以視為賺到住或收到租金補貼,但持有12年,樓市從2003年低點回勇兩年,在2005年買入,至今卻仍難以取得可觀的升幅。

如果翻查差餉物業估價署的資料,中小型住宅在過去12年,樓價的確跑贏大型單位,2005年7月起計算,當時的中小型住宅樓價指數91.7點,至今年2月指數是314.2點,中小型單位上升了243%。

大單位樓價升幅 遠遜中小型

至於大型單位,2005年7月的樓價指數是123.9點,今年2月是282.3點,升幅為128%,明顯大幅跑輸中小型單位。這種情況,相信亦是構成單位帳面微賺的原因。不過,上述兩個單位買入時間相差兩年,以帳面計算,一個要蝕近500萬元,一個仍有近100萬元利潤,當中亦可以看到買入時機所造成的差異。

置業投資,每個人都可能說最重要是地點、地點、地點的選擇,但不少例子亦說明,從買入的時機、選擇的單位類型、買入的價位等等因素,均為未來的潛在利潤,又或者賺與蝕打下基礎。

又有說法,樓不怕買貴,只要夠長命,總會等到翻身之日,今時樓市高峰期,可能特別多這種聲音,不過,人生數十年,或者到十多年後,某些原因,資金周轉、人生起落、等錢醫病等等,需要賣樓,但等得還不夠長,最終還是有可能出現投資不似預期的情況。

撰文:《經濟日報》專家樓論作者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