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投資教育?還是監獄? 只重刑罰害苦下代

發佈時間: 2017/03/17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現今社會和政府卻無法容忍年輕人犯錯。社會學家愛麗絲.高夫曼指,在美國除了大學,監獄是另一間「守望」孩童成長過程的機構,少年犯入獄數字更有上升趨勢,情況令人關注。

過去40年,美國監禁率增了百分之七,每10萬人中有716人入獄服刑,「稱霸」全球。新澤西州將一名年輕人送進監獄的花費約是每年4萬美元(約31萬港元),他們在監獄遇到的是懲教員,而非老師;按時報到的地方是法院,而非教室;畢業時得到的是案底,而不是學位證書。重點是他們大多數是來自非裔和拉丁裔的貧窮家庭,當局以監禁作懲罰,還要他們負擔法庭費用、用緩刑和假釋來限制他們,使他們屈服於警察勢力。但愛麗絲認為這樣的懲罰性實驗並不是為了要加強公眾安全,而是為讓逮捕人數達到要求,增加市政府收入。

改革司法系統 才是治本道

為了解這些年輕人,愛麗絲在大學二年級搬到賓夕法尼亞州大學附近一個非裔人社區,發現警察幾乎每天都會攔下行人或車子內的人,查問他們的身份、追捕他們,甚至破門而入抓人。其中有14次警察在逮捕年輕犯後,對他們施暴力。

愛麗絲認識了兩兄弟,分別是18歲的傑克和10歲的湯姆,二人母親是吸毒者,依靠祖父退休金生活,經濟拮据。一天,傑克在學校與同學打架,因無法繳付保釋金被關進監獄一年。但出獄後已錯過可就讀高中的年齡,更因無法支付訴訟費用被通緝。湯姆亦因收受贓物罪而被判緩刑三年。

愛麗絲認為人們常以用狹隘的觀點來看待正義,犯錯就應受罰,但是建立一個重視復原、預防和包容的刑事司法系統才是治本之道。就如美國一些州分廢除不必要搜查行為、減少囚犯數目和關閉監獄,轉而投資教育。近年有年輕人上街抗議警察暴力對待手無寸鐵的黑人青年,社會正為建立一個「公平正義」的刑事司法系統而努力。

愛麗絲呼籲所有年輕人努力成為改革刑事司法系統的領導者,為更多人爭取尊嚴和自由。

http://www.ted.com/talks/alice_goffman_college_or_prison_two_destinies_one_blatant_injus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