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特殊教育 家長學校缺溝通

發佈時間: 2017/03/10

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童比一般學生需更多支援,惟有調查發現,校方較少主動了解或沒定期滙報學生在課後的學習進展,且逾50%家長表示校方甚少或沒解釋學校融合教育政策及支援措施,建議當局為融合教育立法,規定中小學設立「家校協調平台」。

特殊學習需要權益聯會今年1月及2月訪問183名確診或懷疑有特殊學習需要子女的家長,結果發現,只有30%家長稱校方有主動了解學生在家中處理家課情況;66%指校方無定期滙報學生在接受特殊學習支援後的學習進展,當中62名家長曾接受校方定期滙報,主要是透過家長日面談,其次為電聯。

借規定設家校協調平台

另外,62%家長知悉校方有關特殊學習需要兒童支援的負責教師和聯絡方法;近80%在子女遇上問題時,會主動向學校反映問題,但僅20%家長知道教育局設有調解機制,協助學校及家長解決分歧。

阿君的長子今年8歲就讀小二,兒子3歲時確診阿氏保加症,曾有語言障礙,成長期出現社交障礙,現時在灣仔區一間具融合教育措施的主流小學入讀。她指在入學時已向校方遞交評估信,方便安排支援,但校方一直未回應,至兒子升上小二,終在家長日當天與班主任會面,並承諾為兒子安排社交小組課堂。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認為,校方與家長在融合教育上溝通不足,受資助學校在公開支援特殊學習需要政策上未具透明度,令不少家長難為子女選校。聯會見以教育局重新修訂特殊教育需要的定義,規定中小學設「家校協調平台」。